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進入美國

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

進入美國

八千公里雲和月

Martin Fon & Dingren Tsao




進入海關

八月廿六日(星期日)

一早就出發,經白石鎮抵達美國海關,告示牌顯示通關需一小時,我們只好熄火等待。美國海關己經改善很多,無論建築或基本設備都相當新穎,只是通關的速度沒有什麼變化。我們雖然七點就出發,但到關口時仍然要等待。原來大部份關員仍然八時才上班,八時以前只開兩個閘口。八點以後就全開了,速度就加快許多。


早晨在關口的等待好像習以為常的事

我們持台灣護照,關員通知我們必須先到側面的大樓辦理I-94才能入境。美國海關已經嚴格到密不透風,簽證之外還要繳交六元的入境紙規費,而且還要按手模指印。辦理的人員雖說持有這張入境紙可以六個月內免費進出,但我們發現六個月只是一個幌子,因為我們很少有機會進出頻繁,坐實每次需繳六元的通關費。

行程的目的

這次美國之行有兩目的。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參加定人的姪子婚禮。他與一位伊朗女子情投意合,選在加州浪漫的泰和湖(Lake Tahoe)結婚。結婚是人生大事,國際聯姻更是不可多得的佳話。只是生出來的小孫輩不知是個濃眉大眼、高鼻子的波斯人或是五官端正的東方面孔?

這次南下美國的另一個目的是趁這個機會到美國南部一遊。加州一帶我們曾走過一趟,但只是走馬看花,而且已是七、八年前的事。整個行程是由溫哥華開車南下,先到華盛頓州與奧勒岡州界的哥倫比亞河,追尋當年路易士與克拉克的足跡。哥倫比亞河的流域很廣、很長,要探索全程殊不可能。我們只能採用跳躍拚湊的方式,設法瞭解整個流域的梗概。故若能將此次行程界定為「發現哥侖比亞河」,則更能符合整個行程的本意。只是參訪的據點零碎,必須發揮一點想像力才能窺得全豹。

行程大要

在奧勒岡境內,我們順道到參觀火山留下的最長山洞及火山口湖(Crater Lake),後者是舊地重遊。再由此繼續南下,到加州的那帕(Napa)酒莊區渡假兩天,這是我們的分時渡假的一站。再東至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欣賞加州特有的風光。最後北上泰和湖參加婚禮,在湖邊住上兩天。

九月二日,由泰和湖東行至鹽湖城,參觀摩門教的大本營。由此北上至黃石公園,暢遊世界奇景之地。由黃石公園南下至大提頓(Grand Teton)山脈,沿著蛇河(Snake River)水源地而下,西走,至愛達荷瀑布(Idaho Falls)鎮。由此西進蛇河平原,參觀月球上的火山口(Crater of the Moon)國家紀念公園。蛇河是哥倫比亞河的支系,流量最大。當初路易士與克拉克要找到出太平洋之出海口,是由密蘇里河上游接到蛇河才得以找到這道蹊徑。我們將由此沿著蛇河北上,循奧勒岡與愛達荷的州界參觀附近的水壩。最後抵達路易士屯(Lewiston)及克拉克屯(Clarkton)。這是清水河與蛇河交會的地方,而且兩個市鎮用兩位探險家的名字命名,遙遙相望。我們行程再繼續東向,找到蛇河最後在伯便(Burbank)與哥倫比亞河會合處。由此再沿哥倫比亞河北上,回到加拿大。全程開車共行七千八百公里,共賞八千公里雲和月。




為了此一行程,還特別買了健康意外險。這種險不保到美國美容或做臉,但包括意外住院及醫療,費率兩人合起來每天將近九加元。行程保平安,尤其在美國的國度裡,這也是不得已然之必然吧。


第一天: 哥倫比河入海口--亞士多利亞鎮

一路沿I5公路南開,除在休息站透風外,並未在西雅圖停留。中午在路旁一家麥當勞吃午餐,並順便加油,結果每加侖要4.20美元,好像不是很便宜。讓我們見識到油價似乎正在上飃,美國物價雖比卑詩便宜,但似乎也沒什麼更便宜的好處。

抵達奧勒岡州前,由Kelso轉出,沿30號公路再往西,經過一座大橋,過了哥倫比亞河,進入奧勒岡州。繼續往西,最後來到哥倫比亞河的出海口的亞士多利亞(Astoria)鎮。這是1805年路易士與克拉克當年探險時,到過美國的太平洋出海口的地方,證實美國的國土可以通到太平洋,探險的任務終於達成!當時他們原指望能有船隻路過,以接回東土。可惜渺無音訊,只好在現在的亞士多利亞市的西南方紮營過冬,最後還是決定循原路回到密蘇里河。


Astoria小鎮的位置

亞士多利亞鎮人口不及一萬人,然位處哥倫比亞河之山海口,當年是一個相當興盛的古城。路易士與克拉克回東土後約四、五年才有一家太平洋皮毛公司的探險家亞士多(Astor)在此建堡,並以其名命名。這個地點後來逐漸成為毛皮商的交易站,也是美國最早的據點。早期除皮毛交易商外,還有漁獲及木材之交易,極一時之盛。成為美國當時貨物之重要進出港口,那時西雅圖及加州地區仍是不毛之地,哥倫比亞河變為直通內陸的重要河道。歐洲的芬蘭裔移民此地甚多,以漁罐頭加工為業;而華裔也開始移入。這個城鎮都是沿河而建,以木造為主,但曾經歷兩次大火。後來循山坡建屋,成為坡度陡峭的市鎮。


1841年亞士多利亞就已有美國人到此建堡

亞士多利亞城位於一小半島上,景觀良好,可以綜覽整個哥倫比亞河的出海口。往北有101號公路的一座跨河大橋直通華盛頓州,對岸並設有一座路易士與克拉克國家公園。由波特蘭有鐵路直通港區,現在的功能似乎已經不大,因為海運的功能已經大為降低。往南、往西也有相對的橋可以溝通,因此其腹地雖小,但交通仍然相當方便,只是沒有高速公路經過此地,無法造成此地進一步繁榮。

我們由東往西進入亞士多利亞鎮時,仍然可以看到有些歷史性的房屋,街道陳舊而有古意,許多仍屬維多利亞建築,古色古香。進入市區後,立即看到河岸邊新建的海事紀念館(Maritime Memorial),佔地廣,且外觀相當新穎,十足的現代感。其內有海事博物館及遊客中心。在紀念館側,停泊一艘哥倫比亞號的大船,可憑票進入參觀。當年哥倫比亞河的命名來由聽說是以當時(1792)的一位船長羅伯葛列(Robert Gray)所乘坐的(Columbia)船號名之,是也非也仍待考證。不過與供遊客參觀的哥倫比亞號是否有關,不得而知。
30號公路由華盛頓州進入奧勒岡州的大鐵橋
沿著30號公路看哥倫比亞河的流域

亞士多利亞的海事紀念館

海館館前巨大的推進器

海事館供人參觀的哥倫比亞號



101號公路由亞士多利亞通往華盛頓州的大鐵橋
亞士多利亞與瓦靈頓(Warrenton)兩者合為雙子城,後者位於西側,同在101號公路上,但腹地大,有史蒂芬斯州立公園(Fort Stevens State Park)鎖住海口,與華盛頓州的失望角公園(Cape Disappointment State Park)遙遙相望。失望角很有意思,這個地方幾乎終年大霧。所以在1778年英國有一位毛皮商約翰密爾斯(John Meares)來到這裡尋求經商機會,但因碰到暴風雨,結果在此地的北邊附近沈船。失望之餘稱此地為失望角。因此也錯失發現近在呎尺的哥倫比亞河的機會,否則今天的河名可能稱為約翰河也說不定。現在失望角上有一座燈塔,也成立一座州立公園。但留守人員每年仍然會接到三、四百通的求助電話。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地區,有歷史也有文化,但可惜似乎也逐漸被人遺忘。該市的觀光旅遊還是很盡心盡力。可以參考下面的影音介紹。未來有機會可以再來這個地方作深度旅遊。




通天柱(Astoria Column)


通天柱是這裡的一景
遊客中心的人員告訴我們有一個地方必須去看看,那是通天柱(Astoria Column),是這裡的特景之一。我們依指示市區裡繞了半天,一直往高處爬。城市的道路有一個方向是沿坡而建,有些地方相當陡。開起車來有點辛苦,他們活在這裡大概也習以為常。最後來到一處制高點,這裡有一座高塔,可以瞭望四週景色。

通天柱位於海拔600呎的山丘上,高度125呎,內部有螺旋梯,共有164級,拾級而上,氣喘吁吁。這164級每級都寫上捐贈人的名字,洋洋灑灑。最上層有一瞭望台,可以看到整個哥倫比亞的出海口及鄰近的景色。我們抵達時,天氣轉陰。等到爬到瞭望台時,竟然下起雨來,中間還摻著小小的冰雹,打打臉上手上還隱隱作痛哩!。所謂天公不作美就是如此,一時之間陰風冷烈,這麼大熱天忽然有這麼大的轉變,心中有點唏噓。



往南瞭望可以看到支流流進哥倫比亞河

往北是101號公路通往華盛頓州的大橋

亞士多利亞河邊的海事紀念館

這個通天塔外面還特別請一位義大利藝術家,採用文藝復興時期的作風,以油漆與粘土混合作畫。整幅畫以螺旋方式斜捲在柱體的表面,所以展開來等於一帳很長的畫布。其敍述的故事分22個主題,從1792年船長羅伯葛列的哥倫比亞號開始,到1805年路易士與克拉克探險至此地紥營、煮鹽等,以及後來的船隻輸運及1880年鐵路開通等事蹟。


通天柱表面的彩繪圖畫敍述不同的故事

通天柱瞭望台的上方

通天柱的瞭望台

通天柱的圖案


走下高塔,但見天空仍然烏雲密佈,雨勢不歇。我們只好下了山,往波特蘭的方向走了。到了波特蘭,氣温回升到了25度, 陽光再現。


住在波特蘭市郊

匆匆回到奧勒岡州的波特蘭市郊的Troutdale,這裡我們訂了Travelodge。一晚為50元,包括早餐。這是我用Booking.com訂的,價格尚稱便宜。不過Travelodge算是老旅店,設備都比較老舊。還好它的網路信號很強,可以自由上載今天所拍照的照片,算是功德一件。

當晚,我們趁著落日餘暉,先到附近的Vista House看晚霞。這是哥倫比亞河通過波特蘭市郊時的重要景點,也是一遊客中心。只是我們去得太晚,日已西落,晚霞已經淡去,但還可以看到一些東西。回程到附近的Safeway採買一些水果,才發現這裡的東西與溫哥華比較起來,並不便宜。也許是旅遊地點的緣故吧。順便在Safeway加油,價格倒是比較合理一點,3.87元一加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