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番薯伯家的焢窯

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

番薯伯家的焢窯

正逢台北大應外系與交大材料研究所同學舉辦跨系郊遊,有些機緣也得參一腳,真是榮幸。交大為表示其最大的誠意,還特別租用一輛遊覽車到山峽校區接送,真是服務週到,不知台北大的女同學是否會有受寵若驚的感覺。此次郊遊的地點是新竹的北埔與內灣,我與定人好像很少到這些地點旅遊。

促進這個跨校管道的是定人與該所張冀所長兩人,因為他們俩是同期在明尼蘇達州大學畢業,都是好朋友。為此定人還特別到應外系上招兵買馬,起初並不太順利,因為這些小女生有點嫌對象太老,都是材料所的碩士生,其中還有幾位博士生,參加這種郊遊好像就要相親一樣,心理壓力很大。在這種想法下,弄得定人也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只差一兩歲竟然就會有這麼大的代溝,那師生間的代溝更不言可喻了嗎?到了最後一刻,還有同學打電話想打退堂鼓的,經過再三的鼓勵後,才勉強湊到了人數。

辦郊遊最大的困擾是人數的問題,男女生比率相差太遠時場面冷清,負責的同學就不容易掌握整個活動的過程。今早我是與定人開車約九點卅時抵達三峽校區,不多時,住在宿舍的女同學也陸續到齊了,算是放下心頭的一個重擔。今天天氣好,是一個美好的郊遊天,而因有老師親出馬,大家不好意思讓老師失望。


交大租的遊覽車準時到達,男同學這一方已有相對的規劃與準備,每個人抽籤配好位置,十點正順利出發。由台北大學到內埔,約一小時的車程。所以車上應有足夠的時間讓初次與配對的鄰座同學相互交談認識。男生較為成熟,應比較有話題可以主動溝通,不致於相對無言。還好,即使車上沒有準備任何熟身節目,倆倆間的對談還是相當熱絡。

到北埔已近正午時分,目的地是番薯伯的焢窯村,這是一處在田野中建立起來的農業休閒區,假日時可提供城市人出外透氣,順便有焢窯的活動。農業休閒是農委會近年來推廣的一項措施,除具休閒功能外,也讓逐漸沒落的農業找到一線生機。不過這裡的道路並不寬濶,大型遊覽車進來時,轉彎都有點困難。我真不知道遇有錯車時要怎麼辦,也許他們要事先用手機相互連絡一下吧。這個休閒區的地點並不起眼,完全是由一塊平坦的農地上規劃出來的,只是另一面臨著一個溪谷,可以有較佳的視野。其餘四週則是傳統農業區,有水稻田,有菜園,也有柑橘園。偶而也有一兩家三合院點輟其間,路邊還可看到修築完好的私人墳墓。

這個休閒區較具特色的是它利用舊有的穀倉--家儲(或稱古亭)作為賣點,裡面也有桌椅可供用餐,讓人回味一下從前的稻穀置放於此的滋味。它還特地備有兩輛牛車,讓遊客乘坐牛車在馬路上逛一圈,享受一下夕陽西下牛車來的情趣。附近三合院裡倒是古色純樸,農具、牛舍、柴房俱全,埋在樹林裡,倒有點神秘。


張翼是學生開車送他過來與我們會合的,他比我們早到一步。張所長的專長是材料,以前無線通訊的砷化鎵,就是他的最佳代表作。近年來由於電子材料的研究需求強勁,材料所也得因此天獨厚,計畫源源不斷。他說最近成案的又有三個計畫,都是美日大廠贊助。許多國內廠商也開始注意到這方面的研究,且一直與他洽談合作研發之中。尤其最近太陽能的研究火熱,他的複合材料造晶技術變成當今解決晶圓的重要方案。目前他手下的研究生有三十來個,仍不足以應付計畫的需求。這些學生有來自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國內則有些是來自原可進入台大研究所的學生。這麼多研究生怎麼帶?他說只能採取母雞帶小雞的方式。今天他親自出馬帶他們出來,大概是讓他們由實驗室中的另一種解放吧。

除了乘坐牛車外,焢窯可說是這裡的重頭戯,也是我們今天在內埔的重要節目,同時解決了在這裡的午餐。從前的鄉間,值秋收時節,通常熱衷於烤番薯,現在配合休閒活動又加上雞腿、玉米等項目。焢窯是利用水稻收割後的田間坵塊堆積成一個小窯洞,然後放入樹枝及稻桿為燃料,將窯加熱。其後再將番薯置入窯洞中,掬土密封整個窯洞口,維持其高溫約一小時後即可取出食用。利用此法烤熟的番薯口感十足。現代的焢窯技術也有改進,燃料改用較易燃燒的木頭廢料,起火也改用瓦斯槍,不用番子火點火了。

這次的焢窯除了玉米的甜度較差外,雞腿及番薯的味道都不錯。餐間主人也提供花生蔴糬,送來時是一大坨,軟得仍具有流動性,好像要滴下來的樣子。因此可以用筷子為刄,切成小塊,再沾以花生粉,軟而不粘,口味絕佳。主人說是用自己的石臼搗碎,再以石磨碾製而成,有老祖母的味道。

吃飽後,比較有意義的活動是跳繩。利用稻草編成一長串的草繩,舞動在空中,不時可以嗅到濃郁的草香味。在嘻笑之中,同學試著跳出與草繩協調的腳步。有失敗,有成功,只要不斷地試驗。童年的回憶,在這樣的玩樂過程中逐漸釋放出來。新舊的氣氛擴展,混合著初認識的生蕋,相互激盪與淬練。在番薯伯的庭院中,終能烙出一道令人難以忘懷的印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