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最大的好處是自已登入之後,就有自已的地盤,由此進而擴展自已的視野與影響力,這些擴充的過程都有記錄,而且可以與自家的Email連繋在一起。由觀察別人的談話,自已的迴應,到個人的部落格或網頁的顯示等等,一下子串連在一起。而透過邀請的方式,可以結交天下人。有時也可以形成相當熱烈的場面。一上Facebook,就沈迷其中。
從前我用過Google Orkut,也是類似這種社區活動的型式,當時Facebook還未興起。Orkut把自已當做關閉的社區,有點類似不得撣越的態度。要進入社區的人必須憑其中的人介紹。因此,外面人想進入苦等不得,而裡面的人則優哉遊哉。所以Orkut推到現在一直不成氣候,反而被Facebook捷足先登。
Google最近又出一套軟體叫Google Wave,其功能類似社群組織,也有與Facebook有相同的功能。現在仍然在試驗階段,功能尚未定型。因此,是否能形成氣候尚在未定之天。眼前的Facebook似乎更受歡迎,更能掌握人們心中互動的特點。也難怪她現在成為當頭明星。
我加入Facebook後,其實也很少用,主要利用其存圖的功能,可以直接到桌上取圖,不限張數,而且似乎也沒有存額限制;其餘時間就很少用,主要也是不想無聊地在網站上哈拉。現在發現有些學校也開始使用Facebook作為校友交誼的窗口,變成相當不錯的想法。Facebook也容許自行組社團,廣招成員。這是她成功的地方。難怪她的會員一個拉一個,幾乎線性增加。
因此我就思考如何為我們台南一中同班同學在Facebook上弄一個社團,大家可以閒聊。不過很奇怪的是,這一批老人對這種新的閒聊方式似乎興趣缺缺,要他們加入Facebook成為會員,其心裡阻力像一道柏林圍牆一樣,無法衝破。現在的老年人生活無聊,到Facebook上閒聊應會更有話題。只是圍牆裡住慣了,也懶得再想圍牆外面的瑣碎事。
老年人與電腦間之隔閡最大的難題是中文輸入。要用拚音輸入音抓不準,要用倉頡輸入更沒有再學習的能耐。很多人就只能依賴手寫輸入法,爬一行子要耗去半天的工夫,等到精力耗盡,只好放棄。所以能夠使用Facebook任恴閒聊的大概只有這一群長居國外,使用英文輸入的了,但對用慣中文的人而言,英文的柏林圍牆似乎更高。
種種問題讓我們這一輩戰後出生的人們也有萬班無奈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