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2010/07 - 2010/08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97號公路煙霧迷漫(Smog along Highway 97)

7/30(五) 97號公路煙霧迷漫

特早由王子旅館出發,轉97號公路南下,這一段應該是輕鬆的路。為回程趕路,我們決定不走原來的99號路;到Cache Creek時,也不走97C號路,直走97號路至Kamloops,改走5號公路回荷普。這樣的路可以確定一直維持100公里的車速。

回程的路線

路過威廉湖,初聞到煙霧味,後來發現整個城都埋在煙霧中,煙臭難聞。本來要找遊客中心問出因由,這才發覺遊客中心已經搬家。只好繼續前進,離開這個煙霧城。

我們在百哩屋加油,買了水果。問了這裡的遊客中心,才知道附近森林一直在延燒,而且有擴大的趨勢。經過克林頓,遊客好像變多,但我們沒有停下。依原先計劃,在Cache Creek改向東走,直接到堪鹿普。此時堪鹿普也是煙霧迷漫,我們不敢進城,直接上5號高速公路。這一路速度很快,風景甚佳,但也無暇欣賞。

五點趕到荷普,大家吃了Dairy Queen的冰淇淋Blizzard。Cathy與Regina說是來到溫哥華以來,第一次走進這種冰淇淋店,算是嚐鮮。不過我們看到一位女店員胖得像什麼樣子,一個人要佔用兩人的位置,大家在吃冰淇淋的過程似乎也十分戒心。

我們約六點回到溫哥華。大家提議到周麵館汔一頓飯,算是為這次西遊記洗塵吧!

Regina Lin's 07/30/2010 攝影集



>>>>返回卑詩省西遊記 目錄頁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圖騰柱的故事(Totem Poles Story)



7/29(四) 圖騰柱的故事(Totem Poles Story)

早上史都沃起大霧,所有山頭都消失。好像大衛施展魔術一樣。我們趕緊收拾行當,準備今日回程。

史都沃這個地方,人口雖不多,但倒是五臟俱全。這裡有小機場,也有一家醫院,還有學校。以這裡以採礦為主,後來許多礦場歇業,經濟因而大受影響。現在旅遊業興起,至少帶來地方繁榮的一個契機。不過昨天三位老太婆特別跑到這裡的遊客中心,想詢一些旅遊資訊。不過看她們興沖沖地進去,卻有點掃興回來。原來那位櫃台小姐冷眼對待。詢問一些資料時,她的回答千篇一律:「所有資料都在旅遊資料裡,自已看就知道!」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要那位小姐幹嗎?還不如把資料放在一個架上讓人自取就好了。

史都沃遊客中心
史都沃之木板步道

四年前我們來時,也訪問過這個遊客中心。當時的小姐就很客氣而且熱心,不但儘量提供我們需要的資訊,而且努力說明這些熊的習性。記得當時問她,為何要在這裡當服務小姐時,她給了一個很令人窩心的回答:『我愛這裡,這裡是我成長的地方!』這句話至今仍然記在我心裡。

三位老太婆相聚就會有多話說
這個自然步道可以瞭解當地的生態
潮起潮退,動植物都可能在這裡成長
詳細觀察,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事物

在離開之前,大夥建議到附近的木板道走走。這個木板道很長,略成Z字形。這是一個建在沼澤上的步道,讓遊客可以進一步認識沼澤的生態,動物與花草。步道上有些圖表,也有解說。這片沼澤是連到運河的沼澤地,隨著潮汐的漲落,衍生自然的生態。如此布置,讓人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感覺。站在步道上,看著兩旁的高山,一邊是冰原,一邊則是翠綠的山嶺,相當有詩意。尤其在早晨霧起時,海邊會升起一層薄薄的輕紗,寧靜而安祥。今天的大霧反而將整個大山遮去了一半,這點原有的詩意就沒有了。

史都沃的小瀑布

熊冰河仍然延伸到溪旁
冰河就在路旁,讓你不能遺忘

沿著37A公路離開史都沃。雖然霧氣很濃,但往東而行,卻是另外不同的感受。進來時是黃昏,景色有背光的朦朧;走出時是早晨,陽光直射而來,所有風景都是光明面,包括大熊冰河,橫看豎自有不同。此時雲霧遮去半邊,更讓人有虛無飃渺的感覺。而37A的路上風景,更令人嘆為觀止。

霧氣漸退藍天現,一幅美在眼前

有雲山更高,山盡路更遙

冰川藍天常相見,不怕陽光消容顏

我們轉入37號公路南下,一路上真希望與熊有不期而遇的際會,因為早晨或黃昏應是大熊小熊出來覓食的時刻。不過希望還是轉為失望,一路上並沒有發現熊跡,也許是我們的車上三個老太婆太吵雜的緣故吧。

我們在卡住萬佳(Kitwanga)的地方停車休息,由休息之處往下望,是一片很寬濶的山谷,面對著的是卡住萬佳山。這裡有一個歷史古戰場,是當初原住民部落曾經打打殺殺的地方。在山谷裡有一座小山丘,是當時建寨的所在。當時許多族聯合圍攻,但仍攻不下來,最後反而落敗而去。這小山丘看起來不大,能夠變成當時的戰場也委實不易。

山谷下是卡住萬佳(Kitwanga)的古戰場
黑威格峰 (Hagwilget Peak),高度2,076公尺

接上16號公路後,不久來到榛子屯(Hazelton),這裡有三個小鎮,通稱為The Hazeltons。比較有名的是這裡被稱為原住民的圖騰柱的家鄉。其實要看圖騰柱到處都有,甚至在溫哥華的史丹利公園可以看到更多更漂亮的圖騰柱。這裡雖然宣稱有50支圖騰柱,但都散在七、八個小村落裡,除非對這些圖騰柱有濃厚的興趣,否則來此尋找圖騰柱也是疲於奔命。倒是進入榛子屯後,比較吸引我的眼光的是波耳羅徹山(Rocher de Boule Mountain)的突立、雄偉。尤其黑威格峰 (Hagwilget Peak),高度2,076公尺,宛如鑽石的尖鋒豎立在山頂上,無論走在何處,都離不開它的範圍,特別引人注目。

榛子屯(Hazelton)的懸吊橋是北美最高的橋
卡仙歷史文化村(Ksan Historical Village)
遊客中心的小姐特別推介我們到原住民的村落去走一遭。這些高中生趁暑假來此打工,也是當地人,對遊客特別熱誠。我們依其指示進入這個社區,先經過一座吊橋。他們號稱是北美最高的懸吊橋,但外觀看來並不不長。只是從這裡看黑威格峰特別清楚,干擾也較少。

不久來到卡仙歷史文化村(Ksan Historical Village)參觀。這個文化村的建築規模與海達桂相當,但海達桂較有現代化的設計感。兩者所在的風景都很優美,克仙建在波耳羅徹山(Rocher de Boule Mountain)的山腳下,抬頭就可看到黑威格峰矗立在眼前。停車場前有兩根圖騰柱,這些圖騰柱由底部到頂,刻有飛禽走獸,代表不同的族群。

卡仙歷史文化村的方型屋
藝術工作坊方型屋


火生草方型

這是師傳剛做一半的月亮雕刻

鷹的雕刻

卡仙(‘Ksan)文物博物館仍然由不同的傳統方型屋組成,這是當地原住民吉仙族人的傳統生活及居住的型式。實際上全世界的吉仙人約僅一萬人,住在附近的則僅有3,500人,要保存其文化相當困難。這棟文物館內有小小博物館,禮品店、辦公廳、雕刻工廠、藝術學校工作坊等,每棟方型屋前各有代表的圖騰柱。博物館、禮品店及辦公廳擠在一間,所以博物館的空間很有限,展出的物件也不是很多,但只要進入博物館一瞧,就得買票。另外特展屋有鷹屋、火生草屋、狼屋及蛙屋。這些進入參觀則需有導覽人員,門票加倍。鷹屋為視聽展示間、火生草屋展出族人服飾、狼屋則為族人宴會廳、蛙屋則是展示族人的歷史。

值一提的是這些建屋材都是使用當地的紅杉木(Red Cedar)。這種樹材質輕,有長的纖維,容易作大型雕刻。但是這個地方氣候乾燥,使用紅杉木雕刻反而容易裂開。我們在雕刻工廠附近剛好看到一位師傳正在雕刻一具圓形的月亮。他說他現在使用的是樺木,這種材質彈性更佳,雕刻細節比較容易。看他將一個月亮的臉刻劃出來,並進行初步研磨。

黃杉有不同的型狀,其外皮輪廍清晰有如齒輪,
其外皮紋理清晰,很好的保護功能

我們後來到附近的景觀點參觀時,途中看到幾棵砍倒的黃杉,有不同的型狀,其外皮輪廍清晰,有如齒輪,其內部材質鬆軟適合於各種雕刻。這應是當地容易長的樹種。

其後我們又到附近的基斯皮亞斯(Kispiox)小鎮,位於榛木屯北方約17公里。這裡有15支很古老圖騰柱。對圖騰柱設計有興趣的人不妨到此一遊。有關圖騰柱的資訊則可參閱這一網頁。裡面有很詳細的介紹。基斯皮亞斯的圖騰柱比較古老,並沒有花花綠綠的顏色。有些柱子立在這裡,但看起來並未完工。

基斯皮亞斯(Kispiox)有15支很古老圖騰柱
基斯皮亞斯的活動中心,也是方型屋

我們仍回到16 號公路,繼續往回程的路上。今晚必須回到王子喬治城過夜,明天才能如期回到溫哥華,因此也不能太躭擱。我們路髙摩利斯(Morice Town)鎮,本想看有沒有魚可賣。結果還是落空,因為政府已禁止他們再行現抓現賣。有一個人釣到一條很大的鮭魚,高興極了。本想看他能否割愛,但看他那樣興高采烈的樣子,只好打退堂鼓。

這一路趕回到王子喬治城,走了近八百公里。抵達王子旅館已經八點多,還好還住到房間。

Regina Lin's 07/29/2010攝影集



>>>>返回卑詩省西遊記 目錄頁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史都沃看冰河(Glacier in Steward)



7/28(三) 史都沃看冰河(Glacier in Steward)

早晨史都沃更有風情
濃濃的薄霧蓋在水面上

上午八點多要匆匆衝往關口,趕到鮭魚溪先看有無熊跡。管理員說今早已經有一批熊來過,甚至有一隻棕熊也出來亮相,看樣子我們是錯過這場大戱了。不過我們仍然抱著一絲希望,希望有那一隻懶得早起床的熊弟熊妹能出來讓我們瞧瞧,即使要點小費也心甘情願。不過,我們等了約半小時,全無動靜。觀望台上仍然站著稀稀落落的人,有點講得興起,談到今早看到熊的經歷。有的人則坐著入定,大概昨晚沒有睡好覺,一早就想打rgit 嗑睡。有些人則閒著看看書,痴地望著天,倒也優哉遊哉。世界上的這種人愈多,和平的期望就可能愈來愈近了。

一早到鮭魚溪等候,但仍然有人比我們早到
看鮭魚交配產卵也是一項樂事,
只是今年的鮭魚跚跚來遲,小貓兩三隻而已

有人看到Cathy帶著早上要吃的餐點,大聲警告她說:你不能帶食物進來,否則熊會跑出來找食物吃。顯然我們想在這裡順便享用早餐的想法是泡湯了。這個人的說法也對,因為門口有禁止携帶食物的標誌。不過這個想法也有點語病,我們不是都想來看熊嗎?牠聞到食物跑出來不是正中下懷嗎?

我們待了一陣子,仍然不見熊的踪跡。最後還是決定先往前到山上看看冰河,這也是我們來此的目的之一。史都沃這個小城原來是因為開礦而發跡,這裡有金礦與銅礦,現在因為成本高,都已停採。反而留下供人觀光的景點。沿著鮭魚冰河路往山谷內行,在旅遊手冊中列出14個景點,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鮭魚冰河。其餘除了鮭魚溪外,都是從前開礦所留下的遺蹟,有些都已不見。

沿著這條冰河路(Salmon Glacier Road)北上,實際上是進出美加兩個國家。加拿大現在在海德設有海關,因為鮭魚溪屬美國境內,但若沿著冰河路北上,要看鮭魚冰河(Salmon Glacier)及孿生冰河(Berendon Glacier)時,卻又回到加拿大境內。最近的冰河形成期約在一萬四千年前,以後逐漸往後撒退,山勢提高。現在殘存的冰河在卑詩省與阿拉斯加境內為多,其他地區如較為有名的洛磯山脈及皇后夏樂山瘠等。鮭魚冰河則是卑詩省現存的第五大冰河。

這是採礦的地點,風景秀麗
通往冰河的山路都是碎石路,走起來塵土飛揚
離冰河愈近,愈令人期待
千年的冰河,好像要流下來,
就是永駐在那裡,令人多嚮往

這裡的冰河特色是可以在一方的高山上遠看整個冰河的流向。在洛磯山腦的冰原大道你可以乘機動車到冰河上走一遭,這裡則只能隔山遠眺。不過,卻有一種若即若離的風情,整個冰河從頭到腳卻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自行開車上山,而且免門票。

但是走這條冰河路,卻是碎石頭,走起來灰塵滿天,一趟下來,再好的汽車都要折壽幾年。這條路美國人不管,因為他們的國民來走的少,所以連海德市區那一段,也捨不得舖上柏油,最多只是澆澆水,限速20公里(英哩?),讓空氣不致惡化而已。這種情況與當年到非洲馬拉威差不多。


車子約行半個鐘頭,愈走愈高。對岸的高山腰部都快要與我們同高度了。景色因而煥然一新,冰河在山間探出頭來,而且繼續往下延伸,真是難得的景觀。還好我們來得早,沒有碰到其他車輛。只碰到一輛維護馬路的工程車,正在好擾動的碎石刮平。但不知是屬於加拿大的或是美國的。不久我們通過Premier點,等於回到加拿大境內。從此開始,路是半山腰行駛,旁邊就是萬丈的斷崖。


這是由Google Maps截下來的鮭魚冰河空照
實際看到鮭魚冰河,還是令人興奮
我們旅行時,很少有這樣的合照
任何人都想在這裡留下對自然興奮的樣子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冰河也是如此
乍看之下還是一條河,也有河面


抵達鮭魚冰河的看台時四下無人,停車場空蕩蕩,只是蚊子特別多,揮之不去。不過,大夥終於看到這個終年不融的冰河壯觀。眼前所見就是這麼大片的冰河,由對面的山尖流出,沿著山谷往下流動,然後再蜿蜓轉向左側的鮭魚溪。雖然是靜止的畫面,但可以看出經年流動的痕跡。沿著兩旁的山側各有一道黑帶,遠看有如裙帶鑲了邊,地質上此又稱為冰磧石(Moraine),聽說這是積年累月冰河帶下來的岩礦及沙石。冰河腳下也有一大堆這種黑色的冰磧石,只是近年冰河逐漸撤退,冰磧石的面積也漸漸變大。

今天是一個晴朗的天,雖有些雲,但仍可見藍天。所以冰河的純白,與藍天相映,更讓人無法移開視線,欣賞這種大自然壯濶之美。我們拿出早餐,本想在外面的野餐桌享受我們的早餐,只是蚊子太多,幾乎無法靜下來一刻,只好回到車內享用我們的水果早餐。

躺在冰河雪的滋味不錯吧?
冰川處處流
與山河同在,作個記念
這裡的冰河之多,真目不暇給,見證大自然的偉大
空氣的溫度冷熱有別,但依人的體質而定

遠處有一輛大油罐車開上山來,遠遠看它從山腰間揚起長長的尾塵。我們正自孤疑為什麼一輛大刺刺的卡車會跑到這條山路裡來。這輛油罐車後來停在我們的瞭望台附近,司機下來解手。我們好奇地問他,他說:他是要把飛機用油送到山裡的一處採礦營地,那裡是一處私人地,而且是人跡罕至的地方。他說由此可以再往前進,到有一個山洞的地方。可以沿著山洞走到山的那一邊。他這一提,倒提醒我們往前探個究竟的念頭。

沿著溪流往上,路雖難行,但風景更優

我們繼續往前進,山路變得比較難行,而且一直走下坡,直到接近山谷。最後走到山洞附近,山洞卻是深不可測,我們不敢造次。但山洞附近四週環山,又顯出那一面冰河的奇景,讓人目不睱給。每座山與山之間,冰水看似急欲往下流,但也似乎懸掛在那裡千年之久,沒見動靜。讓我們突然走進一座冰宮,到處顯現出冰雪的白與天空的藍。溪谷深處還有深藍的高山湖(Summit Lake),旁邊則是綠色的草地。路旁則開滿火生花,紫紅的頻色,染亮著這一片的美景。

我們繼續往前進,繞過一個山坳,來到一座廢棄的礦場,稱為大管礦坑(Granduc Mines)。它旁山而建,由我們來的方向只看到屋頂的通氣孔樓,到正面看則有五、六層樓高。有點類似台灣金爪石的銅礦場。比較特別的是在礦場的右側,即對面的山間,又可見到另外懸掛著一幅巨大的冰河,剛剛那位司機稱它為雙胞胎冰河。英文的名稱為Berendon Glacier。顧名思義,這座冰河是由兩個冰河滙流而成,遠遠可看到兩個冰河的交會,然後一同合流至山谷下,並流入汐止湖(Tidal Lake)。這個湖水呈灰綠色,典型的冰河融水。

這是由Google Maps截下來的孿生冰河
孿生冰河看起來是兩造冰河在此會合而流下,
因此可以看出優美的線條
向大自然的偉大再打一次招呼吧
其實左岸是冰河,右岸也是冰河,而且不只一座
這裡有一座廢棄的礦場,不知裡面有什麼碗糕喔
環視礦場的週邊都是冰河

看完這樣的帶狀冰河,大家心滿意足。由於路況不是很好,只好回頭。否則繼續往前應該可以看到更多的冰河。實際上利用Googel Maps也同樣能夠看到這些冰河,而且可以看到這些冰原的分佈情況,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試。

我們回到鮭魚冰河的瞭望處,現在遊客已經增加不少,而且好像許多遊客來自德國。在瞭望台上方,有小路可以繼續往山頂上登山。這裡有一大片高地草原,生長許多高山植物,諸如火生草、鷓鴣腳(Partridgefoot)、繁星(Starry Cassiope)、努特卡羽扇豆(Nootka Lupine)等等。有些草已經開花,滿山遍地,真是好看。由這個山坡往下看,冰河更為寬濶,成為各種花草與山石的背景,又是另一種情況。

回到鮭魚冰河處,往上爬山,可以看得更遠些
有了松樹作前景,冰山顯得更壯麗了
把冰山放得更遠,更能顯示冰山的柔美
高山草原區的花都開了

下什從冰河回來,又經過鮭魚溪。只見觀察台上同樣站著那麼多人,大家都引頸盼望,等在那裡,期盼熊家族能夠出現。管理員告許我們,我們走了後,有幾隻曾經再出現。我們聽了有點洩氣,因為熊的確有點與我們過意不去。看樣子,等待仍是最佳策略。我們只好加入引頸盼望的一群,繼續無止境的等待。

有一位遊客從阿拉巴馬州來,看她一直在這裡,因此似曾相似。與她打過招呼後,她心花怒放地對著我們高談他看熊的經驗。她說今天已看到兩隻熊,有一隻還從溪頭側走到溪尾,過足表演的癮頭,只是笨笨地沒抓到任何魚。她說他每隔一、兩年就開著RV車由阿拉巴馬到這裡,為的是看這些熊的活動。每次看到的熊她都有照片,而且還錄影。她們之間都有連繫,甚至出CD。這裡的熊每隻都有名字,而且那一隻什麼時候出現,那一隻何時生了小熊,她們都知之甚詳。她甚至把每隻熊當做自已的兒女看待,所以每次老遠來,等於來看自已的親人。

經她這麼一說,我們頓感羞愧,昨天晚上來看到那一隻小熊出現,已是十分運氣。與他們比起來,我們花的時間不足其一。這裡有些專業人士把大礮架在那裡,一直就是等待這些熊家族的出現。他們的耐心真可謂感動天,應該也會感動熊氏家族才對。只是這些人不只照熊,有大部時間仍然盼能照到鳥或者老鷹。

我們等了約一小時的功夫,仍然不見動靜。只好回到旅館歇息並吃晚餐。等到約晚上八點時再前往探望時,雖然仍然有一大批人群,但熊跡仍然無踪。劉備三顧茅蘆,感動諸葛孔明出山,我們今天已三顧鮭魚溪,卻不見熊族的動靜。足見我們誠心不足,沒有那位婦人的真誠,是吾等所憾也。不過我們每人花了十元,就算已有一面之緣吧。

Regina乾脆到CD店買了一長有關這裡的熊的DVD。回來一看,大概就是集成那些守候在那裡的人的作品。內容雖然不多,也可慰無綠得見的遺珠之憾。至少那些天守候在鮭魚溪旁的人也有勞苦的代價。

這裡是美國邊境的海德村,幾間房子,加上泥巴路
這是海德村的一家郵局,
在房子裡建房子,真是與眾不同!
Regina還在這裡買郵票寄一張明信片給她女兒,
她的女兒可能會以為她真的到了美國去了!
郵局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還有代辦美國護照呢!

Regina Lin's 07/28/2010 攝影集



>>>>返回卑詩省西遊記 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