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圖騰柱的故事(Totem Poles Story)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圖騰柱的故事(Totem Poles Story)



7/29(四) 圖騰柱的故事(Totem Poles Story)

早上史都沃起大霧,所有山頭都消失。好像大衛施展魔術一樣。我們趕緊收拾行當,準備今日回程。

史都沃這個地方,人口雖不多,但倒是五臟俱全。這裡有小機場,也有一家醫院,還有學校。以這裡以採礦為主,後來許多礦場歇業,經濟因而大受影響。現在旅遊業興起,至少帶來地方繁榮的一個契機。不過昨天三位老太婆特別跑到這裡的遊客中心,想詢一些旅遊資訊。不過看她們興沖沖地進去,卻有點掃興回來。原來那位櫃台小姐冷眼對待。詢問一些資料時,她的回答千篇一律:「所有資料都在旅遊資料裡,自已看就知道!」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要那位小姐幹嗎?還不如把資料放在一個架上讓人自取就好了。

史都沃遊客中心
史都沃之木板步道

四年前我們來時,也訪問過這個遊客中心。當時的小姐就很客氣而且熱心,不但儘量提供我們需要的資訊,而且努力說明這些熊的習性。記得當時問她,為何要在這裡當服務小姐時,她給了一個很令人窩心的回答:『我愛這裡,這裡是我成長的地方!』這句話至今仍然記在我心裡。

三位老太婆相聚就會有多話說
這個自然步道可以瞭解當地的生態
潮起潮退,動植物都可能在這裡成長
詳細觀察,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事物

在離開之前,大夥建議到附近的木板道走走。這個木板道很長,略成Z字形。這是一個建在沼澤上的步道,讓遊客可以進一步認識沼澤的生態,動物與花草。步道上有些圖表,也有解說。這片沼澤是連到運河的沼澤地,隨著潮汐的漲落,衍生自然的生態。如此布置,讓人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感覺。站在步道上,看著兩旁的高山,一邊是冰原,一邊則是翠綠的山嶺,相當有詩意。尤其在早晨霧起時,海邊會升起一層薄薄的輕紗,寧靜而安祥。今天的大霧反而將整個大山遮去了一半,這點原有的詩意就沒有了。

史都沃的小瀑布

熊冰河仍然延伸到溪旁
冰河就在路旁,讓你不能遺忘

沿著37A公路離開史都沃。雖然霧氣很濃,但往東而行,卻是另外不同的感受。進來時是黃昏,景色有背光的朦朧;走出時是早晨,陽光直射而來,所有風景都是光明面,包括大熊冰河,橫看豎自有不同。此時雲霧遮去半邊,更讓人有虛無飃渺的感覺。而37A的路上風景,更令人嘆為觀止。

霧氣漸退藍天現,一幅美在眼前

有雲山更高,山盡路更遙

冰川藍天常相見,不怕陽光消容顏

我們轉入37號公路南下,一路上真希望與熊有不期而遇的際會,因為早晨或黃昏應是大熊小熊出來覓食的時刻。不過希望還是轉為失望,一路上並沒有發現熊跡,也許是我們的車上三個老太婆太吵雜的緣故吧。

我們在卡住萬佳(Kitwanga)的地方停車休息,由休息之處往下望,是一片很寬濶的山谷,面對著的是卡住萬佳山。這裡有一個歷史古戰場,是當初原住民部落曾經打打殺殺的地方。在山谷裡有一座小山丘,是當時建寨的所在。當時許多族聯合圍攻,但仍攻不下來,最後反而落敗而去。這小山丘看起來不大,能夠變成當時的戰場也委實不易。

山谷下是卡住萬佳(Kitwanga)的古戰場
黑威格峰 (Hagwilget Peak),高度2,076公尺

接上16號公路後,不久來到榛子屯(Hazelton),這裡有三個小鎮,通稱為The Hazeltons。比較有名的是這裡被稱為原住民的圖騰柱的家鄉。其實要看圖騰柱到處都有,甚至在溫哥華的史丹利公園可以看到更多更漂亮的圖騰柱。這裡雖然宣稱有50支圖騰柱,但都散在七、八個小村落裡,除非對這些圖騰柱有濃厚的興趣,否則來此尋找圖騰柱也是疲於奔命。倒是進入榛子屯後,比較吸引我的眼光的是波耳羅徹山(Rocher de Boule Mountain)的突立、雄偉。尤其黑威格峰 (Hagwilget Peak),高度2,076公尺,宛如鑽石的尖鋒豎立在山頂上,無論走在何處,都離不開它的範圍,特別引人注目。

榛子屯(Hazelton)的懸吊橋是北美最高的橋
卡仙歷史文化村(Ksan Historical Village)
遊客中心的小姐特別推介我們到原住民的村落去走一遭。這些高中生趁暑假來此打工,也是當地人,對遊客特別熱誠。我們依其指示進入這個社區,先經過一座吊橋。他們號稱是北美最高的懸吊橋,但外觀看來並不不長。只是從這裡看黑威格峰特別清楚,干擾也較少。

不久來到卡仙歷史文化村(Ksan Historical Village)參觀。這個文化村的建築規模與海達桂相當,但海達桂較有現代化的設計感。兩者所在的風景都很優美,克仙建在波耳羅徹山(Rocher de Boule Mountain)的山腳下,抬頭就可看到黑威格峰矗立在眼前。停車場前有兩根圖騰柱,這些圖騰柱由底部到頂,刻有飛禽走獸,代表不同的族群。

卡仙歷史文化村的方型屋
藝術工作坊方型屋


火生草方型

這是師傳剛做一半的月亮雕刻

鷹的雕刻

卡仙(‘Ksan)文物博物館仍然由不同的傳統方型屋組成,這是當地原住民吉仙族人的傳統生活及居住的型式。實際上全世界的吉仙人約僅一萬人,住在附近的則僅有3,500人,要保存其文化相當困難。這棟文物館內有小小博物館,禮品店、辦公廳、雕刻工廠、藝術學校工作坊等,每棟方型屋前各有代表的圖騰柱。博物館、禮品店及辦公廳擠在一間,所以博物館的空間很有限,展出的物件也不是很多,但只要進入博物館一瞧,就得買票。另外特展屋有鷹屋、火生草屋、狼屋及蛙屋。這些進入參觀則需有導覽人員,門票加倍。鷹屋為視聽展示間、火生草屋展出族人服飾、狼屋則為族人宴會廳、蛙屋則是展示族人的歷史。

值一提的是這些建屋材都是使用當地的紅杉木(Red Cedar)。這種樹材質輕,有長的纖維,容易作大型雕刻。但是這個地方氣候乾燥,使用紅杉木雕刻反而容易裂開。我們在雕刻工廠附近剛好看到一位師傳正在雕刻一具圓形的月亮。他說他現在使用的是樺木,這種材質彈性更佳,雕刻細節比較容易。看他將一個月亮的臉刻劃出來,並進行初步研磨。

黃杉有不同的型狀,其外皮輪廍清晰有如齒輪,
其外皮紋理清晰,很好的保護功能

我們後來到附近的景觀點參觀時,途中看到幾棵砍倒的黃杉,有不同的型狀,其外皮輪廍清晰,有如齒輪,其內部材質鬆軟適合於各種雕刻。這應是當地容易長的樹種。

其後我們又到附近的基斯皮亞斯(Kispiox)小鎮,位於榛木屯北方約17公里。這裡有15支很古老圖騰柱。對圖騰柱設計有興趣的人不妨到此一遊。有關圖騰柱的資訊則可參閱這一網頁。裡面有很詳細的介紹。基斯皮亞斯的圖騰柱比較古老,並沒有花花綠綠的顏色。有些柱子立在這裡,但看起來並未完工。

基斯皮亞斯(Kispiox)有15支很古老圖騰柱
基斯皮亞斯的活動中心,也是方型屋

我們仍回到16 號公路,繼續往回程的路上。今晚必須回到王子喬治城過夜,明天才能如期回到溫哥華,因此也不能太躭擱。我們路髙摩利斯(Morice Town)鎮,本想看有沒有魚可賣。結果還是落空,因為政府已禁止他們再行現抓現賣。有一個人釣到一條很大的鮭魚,高興極了。本想看他能否割愛,但看他那樣興高采烈的樣子,只好打退堂鼓。

這一路趕回到王子喬治城,走了近八百公里。抵達王子旅館已經八點多,還好還住到房間。

Regina Lin's 07/29/2010攝影集



>>>>返回卑詩省西遊記 目錄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