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由42UP看人生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由42UP看人生

今天晚上觀看一部很特別的電影稱為42UP。這是一部敘述性的電影,但內容很特別,它沒有特定的劇情,卻是有固定的時間格式,嚴格說來應該是一部紀錄片。導演麥克阿普堤(Michael Apted)是當年有名的英國導演,可惜我沒看過他導過的其他影片。此影片的主旨在闡揚耶穌會所標榜的宗旨:

讓我養育小孩到七歲,我可以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成年
Give me the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

當初這部影片的拍攝就是以小孩七歲開始,稱為7Up。麥克阿普堤由英國各地徵選十四位七歲同年齡的孩童,集中生活一段時日後,每七年追踪訪問一次,將當時的現況紀錄下來。

所以42Up這部影片其實就是這些小孩子長大成年後,年齡正好為42歲時的訪問紀錄。影片中,這些受訪問者分別以七歲、十四歲、廿一歲、廿八歲、卅五歲及四十二歲為區隔,穿插其成長過程。在年輕的這個階段,隔七年訪問時大都詢問類似的問題,包括他們現在的生活、他們的交友及他們對未來的夢想。七歲時大家懞懞懂懂,有些志向遠大,有些志向糢糊,只願當計程車司機。不過對應其成長歷程,改變仍然當大。年輕時的輕狂、羞澀、放蕩等行為逐漸顯示出來,與當初的想法漸行漸遠。但從幾個個案來看,隨著年歲的增長,人生的歷鍊愈為成熟。與不同時期所立定的志向與實際的情況仍有很大的差異。

喜歡開車的這位老兄最後還是歡歡喜喜地開著計程車過活,他的歷鍊相當平凡,到42歲時仍然開著車,但生活上顯著的改善。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受訪者年輕時健康就有些問題,精神受傷,曾經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地步。後來,可能因為這部影片在電視播放,逐漸得到名氣,最後在家鄉裡被選為議員,正式步入政治圈。另一位是小時候比較精於數理,立志當老師。後來如願以償,一直在小學任教,生活相當不錯,但到42歲才結婚,結婚時,許多當時也受訪的朋友都來參加。比較有名的是一位學者,後來移民美國,成為電子工程師,也在一所大學裡任教,四十二歲時還出書。

不過仍然印證一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有一個受訪者在童年時雖有很好的表現,當過隊長。到長大之後,表現平平,面對鏡頭反而支支吾吾,無法放開自己。當然,也有幼時反映平平,長大後也沒有特別的表現,只能當泥水工或農場工。所以由這個電影所顯示的內容來看,人生如戯,很難定論,其成就也要有機緣,而機緣也並不是隨侍可得。明顯的是有一位女受訪者,年輕時叛逆、抽煙,似乎對未來沒有抱太大的憧憬。後來嫁給一位律師,生活變成相當穩定,相夫教子,成為一位成功的家庭主婦。

在這部電影裡,由於所有的主角都是由自己親身主演,包括自己迷樣的童年。讓人看了,有如看到自己的成長,也好像在翻看別人的相片簿一樣。與一般電影不同的地方,主角常在飾演戯中的主角,因此演的好壞觀眾會加以評判,而且演童年時,必又是找另一位替身扮演主角的童年,讓觀眾去接受這就是戯的事實。在這一部電影裡,主角就是受訪者自己,在不同的七年訪問裡,主角都是自己,即使童年亦復如此。在觀眾的心裡,不會問戯中的主角演的真不真,而是他或她在不同階段裡究竟是怎麼的樣子?他們會有如何的變化?這也是這部影片可貴的地方。每個人最後都會自問自己:我的童年在那裡?我的年輕時代是如何渡過的?

在卅五年的經歷中,影片由黑白走向彩色,由舊時的生活型式銳變為現代化新的生活,其中如新房子、車子與花園。當這些受訪著由年輕步入中年時,人的臉孔也改變了,另一半也變了,小孩也增加了。觀眾也會問,這些人如何看待他們自己的童年或年少時代?一笑置之?或設法避免?或是往事不堪回首,視而不見?這部影片中原來預訂有十四位受訪者,到42Up這集裡,只剩十一位,三位放棄這種蹟近自暴其短的遊戯。不過喜歡看戯的仍然大有人在,麥克阿普堤導演忍不住在2005年又出49Up這一集,此時,這批受訪者都已近五十歲,正是事業的高峰。而因為這一部影片在英國BBC頻道不斷播放,所以到49Up時,有一位受訪者歸隊,受訪人數變成十二人。在35Up集裡,大部份的受訪者都遭遇到雙親過世,感情不穩定的困頓時期。其間,結婚離婚亦是家常便飯,只是仍然有很多位維持美滿的家庭。42Up集裡,大部份的受訪者都有家庭小孩,聽說到49Up集時,有些人已經有了孫子,當上祖父輩了。

到底觀眾的心裡如何看待這些受訪者劇情的發展?有些人說他已受夠了,應該適可而止,不要一再揭穿個人隱私。尤其一再播出他們童年的那些畫面,也感到厭煩。但仍有很多人則認為應順其自然,因為愛看的人大有人在,而且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讓人生的腳本如此鉅細靡遺地完整紀錄,可以成為社會的一面鏡子,像一個人生的窗口,在回想自己的過去時,看看電影裡那些真實的主角。有人甚至建議導演即使自己先死了,也要有人繼續每七年或更短的期間內訪問下去,直到這些受訪者都已老去,讓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持此看法的人認為,這沒有什麼隱不隱私的問題,因為受訪者都是自願的,他們不願再曝光可以自行放棄。何況這些人出現在影片上,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片酬,等於一種補償,而且透過媒體的宣傳與播放,反而增加他們的名氣,應已名利雙收。

從正面看,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電影,由黑白片拍到彩色世界,由電視才剛萌芽拍到媒體百花齊放,費時卅五年甚至更長。在人生的舞台上,能有真人真事搬上銀幕,未來或許也有不同的穿插故事出現。定人說,也許可以弄一個論壇,將這些人物都請進來,與觀眾見面,大家一齊討論,屆時的發展可以會有更精彩的一章,說不一定會有更高的收視率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