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古村一日遊(One Day Trip)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古村一日遊(One Day Trip)

7/24(六)古村一日遊(One Day Trip)

海達桂群島(Haida Gwaii)位於卑詩省東北角,在溫哥華島的北方,美國阿拉斯加州之南,其大大小小的島超過四百個,總面積為10,180平方公里,約為台灣三分之一弱,但人口僅及五千餘人。列嶼之間,北部多為丘嶺地,南邊則為崇山峻嶺,島嶼星羅密佈,無路可通,只能憑藉水路。整個海達桂群島依地理位置分成北部的葛拉翰(Graham)與南部的摩利斯比(Moresby)兩大島。後者海岸線曲折,有點像珊瑚蟲。摩利斯比島的南區又稱為桂哈拿斯(Gwaii Haanas),已劃分為國家公園及海達文物遺址(Gwaii Haanas National Park Reserve and Haida Heritage Site),不得開發。這裡名義上是加拿大的國家公園,但一般的公園通行證並不適用,完全屬化外之地。即使到北區的文物館參觀亦是如此。除上述兩大島系外,尚有其他小島,比較大的則為位於地理中間的路易士島(Louise Island),也是今天我們要走訪的目的島。


一日遊就是乘船到路易士島繞一圈


海達桂的原意為“島上的人們“,以往通稱為皇后夏樂群島(Queen Charlotte Islands)。最近原住民抗議,已於去年七月,由卑詩政府正式宣佈改名。他們改名的方式是將原來的皇后夏樂的名稱裝在一個盒子裡,直接送回卑詩省政府,說這個討厭的名字不要了。不過,“皇后夏樂“仍為該地的城市名稱。

來到這個列島,到處看到的是山水、海灣及樹林。在葛拉翰區,只有一條公路,開車一個半小時就可走完。南區的摩利斯比島則只有一小段柏油路,開車不到十分鐘。所以自行開車可到的地方很有限,而實際也只有開車能到的地方才有人跡。要到其他島上遊玩則必須參加這裡的旅遊團。皇后夏樂旅遊(Queen Charlotte Adventure)是在地的一家旅遊公司,由一位瑪琍小姐負責。看起來只是一人公司,但其提供的行程則有一日遊、兩日及多日遊等,也有提供住宿。一日遊有兩個地點,其一是到南方桂哈拿斯區的溫泉島上泡溫泉;另一個是到中部的路易士島看老圖騰柱。這些地區交通都不方便,必須乘船才能抵達。而且到南方溫泉島泡溫泉也有限制,同時不能在島上有十人。如果有人洗得忘情,其他人得在船上耐心等待。

定人後來選定圖騰柱之旅,只到路易士島繞一圈,並登上島參觀史基屯(Skedans)的老圖騰柱。這個行程比較單純,不必帶太多的行當。由於動用舟船,所需費用也不便宜,每人要180加元,加稅及國家公園門票後,要價220加元。而且,出發前就必須事先訂位,並以信用卡繳交一半的訂金,即使很早就後悔也只是退回一半的錢。算一算,這是我們此行費用最大的項目。


這是公司派來的十人座車


先乘渡輪到對岸的摩利斯島


船上的風光多


今早與旅遊公司約定八點集合,她們派車來住的地方接人。帶隊的是一位活力十足的女孩萊西(Lexi),我們走下山坡,她開公司的小巴已在路口等候。這是一個十人座的小巴,已經有六人坐定,其中有一對夫婦是由英國來,另有三位單身男子,一位單身女子。一車正好十人,再多人也容不下,這也為什麼她要精算人數。這輛小巴已是老爺車,冷氣雖強,但冷氣口都已破損,無法控制冷風的開度。害我坐在冷氣口一直吹著冷風。


迷濛的雲彩,加添海上的神秘


小島處處,或近或遠


遠山層疊雲自飛


孤燈無語海面靜



接到我們後,車子已經滿載。一行必須先是由史基皆特港乘渡輪,到對岸摩利斯比島的小港口奧利佛(Alliford Bay),然後開車約四十分鐘的山路,扺達南端的摩斯比營地(Morsey Camp)。由此可以望見路易士島。不過這一段路都是碎石路,只見塵土飛揚,兩旁的樹木花草都被蒙塵,一點也綠不起來。小路有時沿著海邊而行,有時則走在深山之中。這裡的森林生長極為茂盛,所以可以看到許多伐木場,所砍下的木材則利用湖面運輸。木材一向是這個島的其主要經濟來源,現在因提唱環保,經濟來源反而轉向旅遊。只可惜這裡的公共設施落後,一時還無法提供大量的遊客。


摩斯比營地(Morsey Camp)


水光山色好走春


車子開到摩斯比營地(Morsey Camp)後,大夥轉乘汽艇。這個汽艇不大,大約也只能容下十個人的活動。開船的是另一位年輕人葛連,他留著長髮長鬍,個性開朗。後來才知道是萊西的同居人,兩人在此合作打拚賺錢,工作相當愉快。萊西除負責開車接送外,也是此行的導遊。她原先在安大略省住過一陣子,後來隻身跑到這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尋求發展。最先是做森林育苗的工作,現在則做導遊。她身體健壯,雖是苗條身材,但背起小皮筏,一點也不遜男生。由於小遊艇不能靠岸,我們必須分批坐小皮筏在海中登上遊艇,她則負責接送的工作。


乘坐皮筏登汽艇


汽艇馬力大,行速高


另一面山色一樣美


這艘遊艇有兩具引擎,每具都在百匹馬力以上,全速時相當快,整個湖面都會蛟起滾滾的白色海浪。等大家坐定後,環島的行程就開始了。我們先由路易士島的西北端出發,往東沿島的北岸而行。整個路易士島與摩利斯大島比較起來並不大,外觀像一塊蛋餅。實際面積有272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為卡爾山,高度1082公尺。島上有兩個村落, 一為新苦留(New Clew);一為史基丹斯(Skedans),兩者目前已成廢墟,不再有住家。而史基丹斯(Skedans)村就是我們此行上岸為原住民尋根的地方。

據說三百年前,這裡的原住民人口曾達一萬餘人,歐洲皮毛商來後,順便傳入天花傳染病。人口驟減為四、五百人。公元1800年,約有450人仍然住在這個島上,但後來都已他遷。只有剩下一些荒廢的村落。


史基丹斯(Skedans)


我們抵達史基丹斯村時,仍然需用皮筏接馭上岸。許多島上都駐有"守望人" (watchman) ,路易士島的守望員為保羅,站在岸上迎接我們。我們走過他住的小屋,後面有一間簡易廁所,用木屑當化糞介質,相當原始。他自已劈柴煮飯,聽說女朋友與他住在一起,過著既孤獨又浪漫的生活。面對兩旁是美麗的海岸與沙灘,他指著海邊的一座岩石說:看看那像不像一尊佛?我們依其指示方向望去,的確側影類似,看起來更像一尊彌勒佛,面對著大海。保羅在此好像修道一樣,除了女朋友外,可能已經達到佛的境界了。


功勳圖騰柱


身雖朽仍然生氣盎然


這個地方就是以前原住民的村落,其位置正好在路易士島的東方,外形似一個魚鈎,有平緩的沙灘,兩側均可欣賞到美麗的海面,只可惜沙灘上擱淺許多浮木,變得很雜亂。當初原住民選定此地為居,也有其地理意義,這裡離其他地點都不遠,出海討魚方便,而且至少在小海灣內可以避風。這裡曾經有過26座傳統方形屋,每座前面都有圖騰柱。只是現在這個村落都已他遷,住屋與圖騰柱都已傾圮,房舍已然不見,而圖騰柱傾倒後有些已腐朽,甚至長了其他新樹,成為幾代同堂。


曾經寄生的樹也死了


萊西拿了一疊資料,娓娓道來說明這裡曾經發生的歷史故事。當時的圖騰柱也有不同的意義,有些是人死了之後將棺木放在圖騰柱的頂上,成為萬世瞻仰。有些圖騰柱則代表每人的功勳,功勳愈多,層級愈高,等於過去的功勞柱。目前仍可認出的圖騰柱約有56件,各有不同的功能。這些雖然仍留在當地,但終究會塵歸塵,土歸土,自然腐朽消失。不過這裡的一切已經有學者考據,目前在維多利亞的皇家博物館內另外保存原型。這裡是發源地,但也只有留著與大自然合而為一,讓我們作最後的憑弔了。而我們大老遠的地方來到此地,最多也只能為這段歷史作一個小小的見證而已。


雜草生而一息尚存


上面的棺盒子已經不見了


這棵樹真的大


萊西還為我們準備午餐。原先因為Regina不吃牛肉,特別打電話囑付一番。結果午餐也很簡單,一些冷盤蔬菜沙拉與水果,加上麵包,幾塊燻肉,算是一頓豐盛的午餐,葷素皆宜。在這個荒郊野外,也算是豐盛了。


這是為我們準備的十人份午餐,有點秀氣


汽艇等我們接馭


午餐後,我們又利用皮筏接馭上遊艇,繼續往南迴圈的行程。我們將經過塔崙灣島(Talunkwan Island),這是位於路易士島之正南的小島。葛連說,由此往南繞島而行需時一個半小時,途中可以觀賞到一些白頭海鵰的巢。面對西側的水域稱為拉斯基灣(Laskeek Bay),是面對黑卡特海峽(Hecate Strait)的海面,這裡包括許多小島,但都被規劃為野生動物管理區。是一些扁嘴海雀(Ancient Murrelet)海鳥、海獅棲息之地。不過聽說島上的浣熊特別多,曾經有一陣子威脅到鳥類的生存,必須進行控制。浣熊常把鳥蛋或才出生的幼鳥吃光,海島的生態因而受威脅。


山岩處處


偶而點綴著小島


沿著水道而行,由於海山交錯,景色變換而複雜,可以看到海灣與峭壁。有些小島立在水道中央,偶而擋住去路。在寬濶的海面上,有時心中真是盼望能有鯨魚的影子,甚至海獺之類的動物出水歡迎。可惜什麼都沒有,連浣熊也沒看到。

在西側與摩利斯本島接攘之處有一條狹窄的水道,稱為卡米契爾水道(Carmichael Passage)。水道兩旁山勢千仭,形成狹谷,或稱為路易士海岬(Louise Narrows)。在低潮時,水道幾成乾涸的河床,可以涉水而過;高潮時,水道寬約七米,方能行船。這次葛連算準時間,趁漲潮時通過此水道。此時只見水流甚急,水中有許多水母漂過,每隻張開來時,比手拿還大,就像正在煎開的荷包蛋一樣,中間有一顆蛋黃,狀甚有趣。定人還特別看到一隻十爪海星,高興極了。只是同船的另一老先生潑她冷水,說是螃蟹而已,讓她氣結。


漲潮時這個水道可以行船


水母看起來就像煎蛋


山與影的對話


這個島仍然遺留以前伐木的痕跡。在馬塞溪(Mathers Creek)旁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划木的營地,聽說是二次大戰時,曾在此大量砍伐雲杉以作為建造飛機結構之用。我們最後又回到摩利斯比營地,循原途坐車回到奧利佛(Alliford Bay)港口,再乘渡輪回到葛拉翰(Graham)本島的史基皆特港,回到我們住宿的地方。


我們住的地方有一家這樣的店


Regina Lin's 07/24/2010 攝影集:




>>>>返回卑詩省西遊記 目錄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