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戀戀溫島(之三)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戀戀溫島(之三)

一早我們由四號公路橫貫溫哥華島,今天的目的地是到東岸的托非諾(Tofino),這裡有太平洋西緣國家公園保留區(Pacific Rim National Park Reserve),可以欣賞西岸濱海的景色。

四號公路是唯一通往西岸的道路,僅有兩線道,而且都是山區,非常像台灣中部的橫貫公路。由於彎路很多,沿途開車並不平穩,必須小心翼翼。這一程僅路過一個城市亞伯尼港(Port Alberni)以及一處休憩站,其餘都是蜿蜓的山路。中間雖有幾處風景區,但很難找到適當的落腳處拍照。我們總計花了二個半鐘頭,才抵達西側路口的遊客中心,在這裡可以獲得此地的相關資訊。在美加地區遊玩,遊客中心相當重要,不但可以取得當地的相關地圖與遊樂資訊,甚至可以訂當地的民宿或旅館。目前西岸地區的整個海邊均已列入國家公園管理,停車或進入公園必須購票。但人數多時,可以整車一個家庭算,連停車門票為19.6加元。

太平洋西緣國家公園主要有三個區塊。其一為托非諾與優克魯力特間的長灘,其二為優克魯力特南側,巴克利灣(Barkley Sound)內的破碎群島(Broken Group Islands)。這裡的大小島嶼有一百多個,諸如龜嶼、礮台嶼、艾芬漢島(Effingham),等等。這些島必須坐船才能抵達。第三為接近美國邊境水道由Renfrew至Bamfield間75公里的海岸雨林區,這一區有小徑可行,但必須由維多利亞繞南邊而上,或由優克魯力特乘船抵達。破碎群島區有許多海洋動物,如鯨魚、海獅、海豹、鹿、黑熊等,是賞鯨的好地方。


沿岸風光美

溫哥華島西部只有短短的一條太平洋西緣公路,由遊客中心往北可到托非諾,沿途均為沙灘,稱為長灘(Long Beach);往南為優克魯力特(Ucluelet)半島則為磋硪的岩岸,各有不同的風景。但一般遊客來訪常以托非諾為目的地,這裡兼有觀光性質,可以出海垂釣、賞鯨;其實優克魯力特也有許多可看的地方,而且地形變化很大,但住宿就比托非諾較為便宜。今天天氣晴朗,下午退潮時才是最好踩灘時間,此時可以看到較為壯濶的景觀,定人因此決定先到南側的優克魯力特,下午再到長灘。

優克魯力特是一個狹長的半島,海岸相當曲折。在此半島的南端處,有一塊相當大的森林保護區,環繞其外緣即形成太西洋西緣野徑(Wild Rim Pacific Trail)。沿著小徑,可以透過樹間觀賞太平洋的海景,幾乎一步一景,美不勝收。


View My Richmond Maps in a larger map


  • 觀賞太平洋西緣小徑圖集:

2011年9月8日Ucluelet



 小徑裡,一路上碰到不少遊客,而且都能相互親切打招呼。有一家人來自西雅圖,一家三口還帶著兩條狗隨行。他們有說有笑,還主動幫我們拍團體照。他們十分讚嘆這裡的自然景觀,到處都是美景,而且美得令人動容。

今天風和日麗,藍天再現,景色如新,能見度也高,大家遊玩的心情特別愉快。而在小徑內往海中探索,可以利用樹影為前景,將太平洋的海景作多層次的呈現,一步一景,每幀幾乎都是賞心悅目的風景畫。海上時常傳來喔喔的聲音,初時以為船上風雷,但愈聽愈覺不對,後來比較肯定的說法是由對面破碎群島傳來海獅的求偶聲。小徑兩旁,沿路有很多景觀座椅,供人休憩。其實偶而選一個板椅坐下,望著海、望著遠方的船,即使不加思索,自己的靈性也會增加幾分。

海浪也呈現另一種美的信息,使海面更富變化。浪花打在岩石上,有可預期的,有不可預期的;有強勁的,也有軟若無力的且夾帶不同漣漪的,亂而有點哲理。這裡的浪花,據研究,不僅僅是一般水花而已。其實它是一種相當微細的藻類所呈現的顏色,所以看起來更白,也更持久。

由Ucluelet看南端的烏龜島及礮台島

這裡有些奇形怪狀的樹,都經過多年海風的歷練

燈塔孤單地望著太平洋

與美國邊境遙遙相望

孤林與礁石終年相陪伴,無怨無悔

浪花捲起千堆雪

夢幻沙灘

走完了優克魯力特的小徑,我們再往托非諾的方向北走。不久來到威卡尼尼許海灘(Wickaninnish Beach) 。每次來到這個名稱很長的威卡海灘,都有不同的風貌。最令我們懷念的是沙灘岸邊的一棟解說中心,古典優雅,裡面特設一間威卡尼尼許餐廳。這家唯一的餐廳房間不大,坐位也不多,但卻擁有近乎180度的百萬窗口。在這裡可以一面用餐,一面欣賞夕陽西下。海浪在沙灘的邊緣無力地追逐著浪花,把它推到沙灘上;而一輪夕陽卻在西方的天冪緩緩落下,終於沒入海平線內,掀起漫天彩霞。此時海浪帶著金黃的餘暉,一波接一波朝著你而來。那種詩情畫意的情境,至今仍然環繞在我與定人的腦海裡。

今天到達威卡海灘時,景觀隨之而變。我們由南邊帶著陽光來,一下海灘卻看到海上吹來一團迷霧,一直往岸邊擴散。海浪頗高,很強,聲勢嚇人。有許多年輕人拿著衝浪板正試著在浪中助跑,試著跟上海浪的節奏。但好幾次,好像都沒成功。這個沙灘相當廣濶,尤其退潮時,可以看到很平整的沙面。這裡的沙有幾個層次,接近岸邊為白沙及小圓石組成,其次為白沙層,可以自在地畫沙或堆沙堡。接近海洋或退潮後浮現的一層則是堅實的沙層,走在其上有硬實穩固的感覺。

威卡海灘的解說中心與餐廳

浮木是這裡海灘的一大特色

退潮時,水波不穩,映著陽光,形成琟燦的彎帶

霧來了,人在霧中也點迷惘

在海灘中有時也可以發現新東西

水也可以像一面鏡子

退潮時,潮水湧來有嬌無力的感覺

沙灘上的沙也有不同的結構

海葵還沈睡在沙潭中

利用漂浮搭建的小木屋蠻有趣味

要把海帶耍得開,也要有一點功夫

沙灘的岸邊,累積了大堆的浮木,都是冬天暴風雨時從海中帶上來的。這是這裡的海灘常見的景觀。這是自然的傑作,即使玉體橫陳,看起來雜體無章,也是另一種自然美。不過今天看到浮木倒有不同的變化,有人特別以這些浮木作為素材,堆成原住民的各式小木屋。看起來原始、簡樸,繞有趣味。

不久,濃霧開始從海上來,並籠罩了整座海灘。遠處的岩石、森林,忽隱忽現,如夢似幻。海上的浪不見了,也不見了衝浪者。我們只好避入解說中心,暫事休息。此時雲霧與陽光逐漸妥協,最後陽光又再度出現。我們上樓到一間有觀景窗的房間,這裡有沙發,有長椅,或坐或躺,甚是寫意,可以觀賞整個海面的變化。實際上,冬天即使天候不佳,來此的訪客仍然不少,為的是上樓觀看暴風時所激起的萬丈海浪,雖是驚心動魄,也是一樂也。

霧散去時,我們走訪潮間帶。此時海浪仍在平坦沙灘上不斷地親吻,沙灘上的水形成一片鏡子,反射著太陽光。走在其上的人物,都帶者自己的倒影而來,有點類似太空裡的夢幻情節。平坦的沙灘上,可以發現許多海水衝上來留下的貝殼、圓石、樹枝及海草。最有趣的是長長的海帶,頭部帶著小圓球,身約一丈長,很像水蛇。定人就抓著這種海帶揮摔,好像在玩西部牛仔在套牛的把戯,自己樂在其中,似乎也有點還老返童哩!

在潮間帶裡,除了海帶外,可看到不同的海草、海葵及水塘中的小螃蟹等生物。岩石上長滿了青口、藤壼,還有無數微小的白海葵,好像地氊一樣覆蓋在岩石上。上次來時曾看到不少海星,這次卻是一隻也沒有,有點失望。

  • 威基卡尼斯海灘圖集

2011年9月8日Wickaninnish Bea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