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一早下大雨,本與SH約定到中和市的烘爐地一行,最早已有打消之意。中午天氣忽然放晴,經聯繫結果仍然再度決定前往,SH並約其同事GM,一行共四人。我們由公館坐208公車到中和市的三介庙下車,然後由景新路拐彎沿永平街進入山區。這裡的住家離山區都很近,一路上都是坡地停車。在這裡,路面窄、坡度陡,看起來開車、停車都需要相當高超的技術。
由永平街入山的步道狀況尚稱良好,但都是泥草裸地;早上因下雨,小路上仍然殘留水跡與爛泥。前一路段較為平坦,走起來尚稱輕鬆。由此到烘爐地,要四公里的路程,步行也要半天的時間。不過此行程大多在稜線上,視野宽濶,可以同時看到安坑及中和。北二高的安坑墜道就在山腳下通過,由山上可以看到兩條平行長龍,其上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汽車。走在這條小徑上,並不會孤單,也不會荒無人煙,其實山徑兩旁仍然時時看到許多人辛苦耕耘的菜園。他們開天闢地的精神誠然可佩,但是據地為王的心態仍然可議,更不論此一作法是否違反水土保持法的問題。與台北市區比較,中和仍屬未開發地區,雖然人口聚集,但人民對山地的尊敬以及山林保護的觀念仍然欠缺。因此在此小徑上,私自開闢菜園有之,私搭球場、亭榭、草寮等有之,而另闢休閒的場所,大搞方城之戰者有之。更有甚者,還有人在山坳處用特大的擴音器高唱卡拉OK,走音的歌調傳遍整個山谷,要爬山的朋友們一同分享這種噪音實在是一種虐待。但是做這種事的人一點兒也不覺得羞愧,仍然我行我素,自得其樂。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過北二高上方,不久就經過一條柏油路,這是一條通往華夏技術學院的路。我們在此吃了帶來的乾糧,補充需要的熱量。由此過馬路再度上山。此時坡度變陡,稜線變成忽高忽低,不但測試我們的腳力,同時也試驗我們的耐力。這些逐級上升的梯級有如好漢坡,每一級都是由簡單的木板搭成,就像沿途的違章建築一樣,好像是一些志工有的沒的,胡亂拚湊而成。由於路面泥濘,讓我們每人的鞋底都沾滿泥巴。我們走過一段山坡後,忽看到遠處有一尊巨大的土地公像。淑芬指著說,那裡就是烘爐地,也是我們今日的目的地。看起來路程仍然遙遠,但是至少心裡比較踏實些。此時兵馬俱疲,雖無追兵,但因旁無去路,只能忍耐前行。
這一程走了四個小時。最後來到一棟房舍,有個大招牌叫做「好地方」。裡面有桌椅讓客人坐,只是沒見到主人,也沒有茶水供應。一對夫婦帶著一隻大狗,也坐在板凳上休息,他們大概也像我們一樣,走過了很長很長的山路,終於碰到這樣的好地方。還好,從此開始小泥巴路改為水泥路面,想是目的地就到了。沒幾步路,只見山櫻花大開,仰面而來,頓覺春意已到。雖然今天天氣仍然不佳,只是滿天雲霧,偶而還掉下雨花;而竟能在這樣的山坳中,與盛開的櫻花再度相遇,除了賞心悅目之外,也算是開春之喜悅吧。
走著,走著,我們發覺原來是從福德宮的後半山進入。今天是週六,此時才見到這個土地公廟的盛況,多少善男信女,在這樣一個不大的平台上,熙熙攘攘,每人手拿著香,到處跪拜。令人驚奇的是,有一大群人,幾乎都是年輕人,每人手裡都拿一柱香排著一條很長很長的隊伍,由山前蜿蜓而上,繞過南山福德宮的大殿,直到殿後。每人似乎都有懷著一份希望或盼望,想從這位土地公手裡得到什麼。聽說這裡的土地公一手拿拐,一手拿著元寶,莫非這群人為的是求財神廣賜錢財?
南山福德宮處於中和市南勢角烘爐地山麓,亦即興南路二段之上方,由此可以鳥瞰整個中和與台北地區,而北二高就從面前經過。我們抵達時視線尚佳,而且正好據高臨下,整個台北市的地景清楚可見。台北市是一個盆地,因此很難看到像紐約、芝加哥那樣的天際線。此處海拔約302公尺,依山而建。往下俯視,可以看到排列在山坡上汽車、機車。由前門興南路而上,有甚大的彎道,直上大停車場。開車上山,沿著彎道,有如九彎十八拐,也可以抵達廟仔腳。一般人則必須沿著正門拾級而上,才能顯示虛心求進之心,只是上得山來,已經氣喘如牛了。聽說這座土地公廟一天廿四小時廟門不關,故若能利用晚間上山,更可綜覽整個台北市區的夜景,而彎道的車燈在相機長時間的曝光下,更容易彩繪出優美的運動曲線,也可以稱是台北特殊的一景吧。
南山福德宮源起於清乾隆20年(西元 1736年),廟內除供奉福德正神外,尚有關聖帝君等諸神。聽說最早是一位漳州的移民呂德進募集興建,他早期到南勢角一帶拓墾,並將家鄉的土地公也引渡過來。最早的土地公廟只是一間小不點兒的廟,由三板石版疊成,位於半山腰上。後來因為曾經在當地顯靈,當地人常見火光,所以香火開始鼎盛。聽說到這家土地公拜拜,必須捐獻一些錢財,然後會讓人以財滾財,終成大富,這也難怪今天排隊求財的隊伍這麼長,總有所求。不過所謂的錢財也不要很多,只要用自己的銅板換土地公的銅板就行。很多人來此,因此都必須準備一些零錢更換。民國四十幾年,開始有人捐款建廟,本想將原有的小廟剷除。但聽說土地公不准,最後乃在小廟之外圍,蓋成今日之大廟,形成今日「廟內有廟」的特殊景觀。
廟前的土地公塑像也特別巨大,也是特別的一景。很多人開車經過北二高安坑這兩個墜道間,常可以遠遠看到這尊土地公像。西方人遠遠到這尊佛像都認為是聖誔老公公,因為土地公曾渡海來台,但並不曾跑到西方去。大概土地公與土地婆都不會說英語的關係吧;不過他們既肯渡海來台,總應也會想到移民吧。
檢視較大的地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