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Entering New Brownswick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Entering New Brownswick
跳島的行程至今結束,今天我們啟程往新布朗斯威(NB),進入美洲大陸。加拿大能維持這個東三省,要歸功當時的一些先知先覺的人擔心美國壯大後,會使出蠶食鯨吞的手段,將鄰近的殖民地也納入版圖。東三省當時為英國的殖民地,美國打敗英國獨立後,這些殖民地的島民只好趕快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完整的國家。東三省原先是法國的屬地,後來由英國取代。美國獨立後,經歷南北戰爭,當時實力還不強,否則這些島嶼真的會被美國全部吃下。美國向法國買下路易士安那州大片土地,向俄國人買下阿拉斯加;當時的卑詩省也很可能落入美國手中。歷史如果是這樣演變的話,美國立即將太平洋納入內海,這將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
我們九點多出發,定人還想到夏洛鎮的城中區最大的天主教堂望彌撒。我們沿15號公路南下,到城外時,時間顯已不足,因為該教堂的彌撒於十點整開始。我們因此在城外找到一家稱為聖彼爾斯(St. Pius)堂區教堂。這個教堂的外觀並不雄偉,但四週的停車場內停滿車,足見這個堂區是相當興盛。我們進入教堂時,彌撒已經開始。整個教堂坐滿人,樓上也座無虛席。我們好不容易趁小孩子們到樓下上主日班時找到兩個空位坐下。
這個教堂布置很簡單,除耶穌的苦像外,沒有其他雕像。當初馬丁路德反天主教就是盼望能改革掉這些雕像。沒了雜亂無章的雕像,這座教堂看起來相當清新,來敬拜的人因而都能聚精會神地在聖堂裡敬拜天主。還有一個令人驚奇的現象是這個堂區的小孩子特多,都是五、六歲的年紀,足見教堂內不再有老化的現象,反而生命正在持續成長。
望完彌撒,我們直接前往同盟大橋(Confederation Bridge)。這個大橋橫跨 Northumberland Strait 海峽,連接王子島與新布朗斯基(NB省)。全長近十三公里,開車要十三分鐘,僅雙線車道,所以不能超車。整個橋身是鋼骨結構,工程浩大。開車通過,雖然感覺沒有任何異樣,但仍可見兩旁的海。由於兩邊都有圍牆,也不覺害怕,大家只能依八十公里的時速隨著前車前進。走過這座橋,我們再到橋頭的遊客中心眺望這座長橋,此時才感受到這座橋樑的雄偉。
NB省的面積比王子島大得很多,是台灣的六倍,但人口只有台灣的三十分之一。不過NB省已不是大島,而是北美大陸的一部份,與美國緬因州相毗鄰。我們先到橋頭的遊客中心尋找資料,因為從這裡開始,一切行程都是且戰且走,沒有特別的定見或規劃。遊客中的小姐建議,可以先到Hopewell看岩石,因為潮汐的關係,下午四點是退潮的期限,我們若能及時趕到,還可以有機會到海床上走走,並觀看露出水面的奇石。這是芳地海灣(Fundy Bay)的一部份,沿岸有許多不同的景緻。
我們控制時間,一點也不浪費。大約開了兩個小時才到Hopewell岩的公園,此時已三點多。公園五點關閉,所以我們沒有多少時間。本來門票每人要6.5元。因為距離關園時間已近,售票員說,只要在前面樂捐箱樂捐,就可以免票進場。我們一時也不知為什麼要樂捐,拿了六元放入樂捐箱。今天是週日,此時園區的遊客仍然很多。定人問遊客中心的人員,如何能較快的方式到海床上。她建議坐接馭車,每人1.5元,如此可以節省至少20分鐘的走路時間。
真的,坐上接馭車時間縮短不少。由Hopewell岩進口處有梯階直接走到海床。很多遊客早已在這裡游蕩許久,準備回程。我們則為這些露出海床的各種岩石相當著迷。一路往前走,各種奇形怪狀的岩石更多,每個都有十幾層樓高,形狀不一,有些岩石的根部被海水浸蝕成細腰的身材,阿娜多姿地矗立在那裡,真怕它撐不住本身的重量而倒下來。這些高大的奇岩幾乎可以隨人的想像貌似人物、動物或器具。有些兩者憑空挺立,形成拱門,把大海圈在門外。
此時海浪仍然不停地拍擊著海床,好像隨時要再漲回來,令人心理有點擔心。公園特別派員在最後的點守護,並逐漸向進口處縮小範圍,以免遊客走得太遠,忘了適時回家。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地方,看著大海與岩石搏鬥,不知會誰輸誰贏。有些岩石已倒下來,攤在海床上,變成小塊的岩堆,相信將來大海還是贏家。
我們走得很快,來回拍照不停,最後仍有多餘的時間可以閒逛。在回來的路途中,還不停看到仍有遊客到來,顯然我們原先的憂慮是多餘的。即使慢慢走來,應該還是游刄有餘。
不過後來我們發現要找今晚睡覺的地方反而不甚容易。現在已是旅遊的尾聲,有些民宿已逐漸結束營業,否則價格也很高。我們最後找到一家稱為Gaskin’s Chocolate River Inn的汽車旅館,有網路,有冰箱,一晚65加元加稅,價格尚稱合理。就在此住一霄了。
下面是公園有關奇岩的宣傳片:
這是我從網路找到的影片,看了你會覺得非來不見。來了,也會覺得不虛此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