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中風的領悟" 讀後感 (T)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中風的領悟" 讀後感 (T)

看完了Jill Bolte Taylor,Ph.D. 的 My Stroke of Insight: A Brain Scientist’s Personal Journey (Viking, 2006) (暫譯:中風的領悟) 。她原是位腦解剖專家,1999年她37歲時得了出血性中風。當時她一人在家,卻能勉力打出求救電話,及時救回一命。她努力記下發病的過程,當時的感覺、腦功能如何消失、之後如何重建、恢復。八年後,她認為她已完全恢復。雖然我没有看得很仔細,尤其有些部份淪為瑣碎,我因不耐而略過,但還是學到一些重要而有趣 (甚至可能有用) 的資訊。

腦中風有三種:
  • Ischemic Blood Clot: artery is blocked and oxygen cannot get to the cells 動脈阻塞,腦部因而缺氧。
  • Aneurysm: thin wall of blood vessel ballooning out and eventually break 血管壁部份薄弱而導致破裂.
  • Arteriovenous Malfunction (AVM): an atery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a vein with no buffering capillary bed in between. (動脈直接與靜脈相接,中間没有緩衝的微血管) Over time the vein can no longer handle the high pressure from the artery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is broken, spilling blood into the brain. Accounts for only 2% of hemorrhagic strokes, but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to strike people age 25-45. 她的中風就是這一種。
中風的警訊,要緊急求救:
  • S= Speech,任何語言及說話問題。
  • T= Tingling, 身體任何部份麻木無感。
  • R= Remember,任何失憶情形。
  • O= Off balance, 平衡及協調問題。
  • K= Killer headache,劇烈頭痛。
  • E= Eyes,任何視覺問題。
從她親身經歷,她不斷告訴我們,對待腦傷的人要温柔,輕聲細語,輕輕觸摸,因為受傷的腦比平常更敏感,一般的刺激都變得巨大無比。要耐心,同樣的訊息可能要重複許多次,因為受傷的腦要花許多力氣、時間才可能理解一個簡單的訊息。對病者要有信心,因為大腦極度可塑,忘掉的可以重新學習。與外界的互動非常耗精力,需要大量的睡眠。因此,安靜的環境、安靜的訪客是必要的。

她的重建工程幾乎從她清醒就開始。因為左腦功能幾乎喪失殆盡,她要從頭學起。因為右腦有段時間就是她的全部,她清楚知道右腦的”全面性”,是那種完整合一、平安喜樂的感覺。但是要做一個能與外界”正常”互動的健康人,左腦的各種能力如分析力、語言力又在在必要。她自己的決心、永不放棄的堅持、有效的方法、他人的鼓勵與愛心支持都很重要。時時要能接納”現在的她”,一個會愈來愈好的她;而不是以記憶中”以前的她”來貶損她持續的學習。

我們的老姊得巴金森氏病已二十多年,她的腦雖不是中風,但是各種功能被疾病所妥協則是事實。近年來她的狀況愈顯嚴重,但是她也不放棄,最近還學習重新拿筆寫字,雖然不易辨認,卻是可以辨認。她真的好勇敢! Jill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應該也有些可以應用到老姊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