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到緬甸神遊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到緬甸神遊

旅行家張天賜夫婦一月份到緬甸旅遊,近日來到溫哥華。今天他特別就緬甸之旅在綠文化俱樂部作專題演講。張氏夫婦現已回流台灣,嗜好鳥類攝影,同進同出,雲遊四海。這一次他們隨攝影旅行團到緬甸作八日的旅遊,由仰光至蒲甘、曼德勒、茵麗湖等地,這是一般緬甸觀光常走的路線,但這次透過攝影家的眼光所看到的人文景觀也相當迷人。我有一位學生是緬甸華僑,現在南山人壽做事,至今仍常常往返緬甸與台灣。他一直向我們推介緬甸的風光,希望我們有機會成行,他或許可以當嚮導。定人倒是相當心動,因為那種閉塞的地方,交通不便,政治不穩,不易獨自前往觀光。只是礙於我們目前的狀況,近期很難成行。這次張先生能親身的經歷,介紹緬甸的行程,倒是相當難得的機會。

由所介紹的照片中可以看見,在生活水準上緬甸是相當落後的國家。即使軍政府的統治目前已趨穩定,但要能順利成行,則非隨團不可。現在華航有班機直飛仰光,泰航也有飛機由曼谷往返,但仰光至內陸各點,其國內班機很少,航空公司也少,而且聽說飛航安全性堪虞。當地有巴士,但公車很少,聽說計程車的價格也很高,而且受到壟斷。

蒲甘是緬甸的地理中心,是古代王宮的所在地。每一朝代都會建立寺廟,所以這裡累積有相當多的寺廟建築。有些建築已相當古老,可能在西元一千餘年左右。這些古廟建築原可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加以保護,但由於軍政府掌權,聯合國的會員也不願管這檔閒事,因此一直無法列入。而軍政府雖有心修護部份傾圮的建築,以振興觀光事業,卻不思古蹟的意義,都就近使用現有材料修茸,已失去一些古蹟的原味,而一些特殊景觀也因新建築而遭到破壞,殊為可惜。來這裡的遊客通常都會跑上某一寺廟的塔頂,瞭望整個寺廟群落。觀察這些千餘年的古蹟寺廟,通常必須趁日出或黃昏日落的時辰,才會呈現那種虛無飄渺的景色。

曼德勒則是北方的古城,受到雲南民族的影響,生活較為進步。這裡的華裔多,有些是以前抗戰時國軍留下來的後裔,其中也有中國城,也中國式的寺廟。比較有名的是,其附近的Amarapura有一座柚木橋,是拍攝日出或落日的好地方。烏坪橋全長1.2公里,有二百年歷史,聽說是世界最長的柚木橋。其結構簡單,共有 984 條柚木柱,橫跨 Taungthaman 湖。橋面不寬,容許腳踏車及行人通過。在橋上行走,每個人幾乎都匆匆忙忙,好像都為自己的生活忙碌,沒有悠閒的人。由橋下望橋去,人物與橋柱的線條明晰,在湖水相映下,頗有詩意。黃昏日落時光,湖光倒影,相映成趣。由烏坪橋上來往的人群,可以成為自然觀察當地人文生活的一個片面,也是拍攝此地人文生活的好地方。

記得白從禮一直推介茵麗湖,他說湖面上有利用水草舖設成浮壇,可以種植蔬菜花木,雖然偶而會浮動,外觀則如固定的島嶼。奠麗湖海拔較高,氣候涼爽。在湖的西方水淺,常長有大片水草,居民因此在水草之上建水上房屋、寺廟,甚至市場。其水道縱橫交錯,有如義大利威尼斯。其交通都以小船來往,他們都採用當地獨有的獨腳划船方式划船,來往自由穿梭其中。當地的漁民也划著漁船到湖中撒網捕漁,將漁網沈入水底,過一段時間拉出抓魚。他們以單腳划漿的方式,成為這裡特有的景觀。

經由張先生的介紹,我特別找了一些資料。從他的講述當中,至少也讓我們神遊緬甸一番,收穫不小。

下面的影音介紹是我另外由Youtube中搜尋而得,值得一同觀賞:




Burma - On the Road to Mandalay: Inwa and Amarapur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