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參觀列治文的魚罐頭博物館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參觀列治文的魚罐頭博物館

列治文的"大門大開"活動總共開放42個點。每年都在五月第一個週末及週日開放,似乎也配合母親節,讓人有更多的空閒認識列治文這個新興的城市。去年這時間我們在台灣,所以沒來得及選點參觀。前年則曾參觀幾個點。這些點有些是不開放參觀或平常收門票的。今天參觀的喬治亞灣製罐廠國家歷史遺址(Gulf of Georagia Cannery National Historic Site)。平常入場票7.8元,今天提供免費參觀。

喬治亞灣製罐廠歷史遺址博物館
漁夫們一起談天的塑像

進門時,工作人員特別提醒我們所站的位置的下方就是費沙河出口--喬治亞灣。原來這個博物館是打椿立於河床之上,雖然今天外頭的溫度並不很低,但進到這間木板構成的博物館時,感覺上特別清冷。這座博物館原為三文魚的罐頭工廠,建於1894年。營運了八十餘年才因漁獲量減少難以為繼而關閉。留下大批設備及當初使用的設備。1979年這座魚罐工廠後來由聯邦政府接手,列為國家歷史古蹟。
當時的工人直接在魚堆小憩

把魚叉入輸送帶
這座外觀看來平淡無奇的工廠在1902年代曾經是卑詩省最大的三文罐頭製造廠,每年產量達二百五十萬罐,成為卑詩省的主要出口產品。那時期的三文魚也真多,在盛產季節,聽說三文魚湧入費沙河,舖滿整個河面,抓來完全不費吹灰之力。現在這種壯觀的場面不再,只能等到產卵季節特別跑到鮭魚灣還看得到。只是往上回朔的三文魚(鮭魚)已經不能吃了。

那時的罐頭工廠需要許多工人,為此形成另一股移民潮。當時到此最多的是歐洲人、中國人、日本人及美國土著,有些日本人來此是提供工廠技術,或將三文魚罐銷回日本,甚至到台灣。這股不必辦簽證的移民造就了列治文另一種族群融合的特性,但仍以亞洲人居多。列治文受日本人的文化影響也頗大,諸如有密諾魯街(Minoru Blvd)、密諾魯公園及河歌山縣人會建立的櫻庭園等等。沿著河岸也有一間當初日本人的住宅,現在闢成小博物館,旁邊還有一間日語學校。現在漁人碼頭蓋利點公園(Garry Point Park)新種了二百多株曙櫻,這也是日本人和歌山縣人會主動種植的。

這是把魚自動斬首的機器
去頭後的魚由人工進行內臟處理

二次大戰時,三文罐頭的需求大增。因為戰場上的士兵需要補充蛋白質。戰後需求減少,而沿費沙河岸的魚源也逐漸枯竭。加上捕魚法規的限制,附近的三文魚源更為減少。工廠最後不得不關閉。

巨大的混合設備
裝罐作業線

今天來此參觀的人不少。這裡展示了由漁船進港時下卸冷藏的三文魚,然後去頭、製罐、封罐及殺菌等連貫的作業過程。有些部份需要製成肉醬,其食品加工的各項設備仍然原封不動地展出,只是大部份都已生锈不堪,只能全憑交錯的管路想像當時的製造過程。不過,聽說有些設備現在仍然可以運轉,只是目前只能用圖片及影片展示其操作情形。比較有趣的是:裡面還展出一間當時的雜貨鋪,各種百貨,零零總總,都穿著近百年前的"古裝",饒富趣味。有些文字還使用漢文哩。

當時的同和號雜貨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