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草堂雜記 For Life, Work & Pleasure: 2009/10 - 2009/11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一個晴朗秋日的午後(T)

秋日午後

午後,原本陰暗如鉛的天空突然變亮了,藍天依稀可見,天氣轉好了!我們興沖沖地帶上相機,拿了幾塊乾粮餅干,要去捕捉彩葉的美。這幾天以來,丁樹天天都期盼好光線,才能去攝影。這一刻終於來了,我們可不想錯失。第一站是市中心的凡杜森Van Dusen 植物園。過去總是春天來此看花,從初春的木蘭看到夏天的玫瑰,秋天的凡杜森,今天還是頭一回來訪。這個植物園位於市中心,地勢平坦,原本没有太高的期望,想就是看看彩葉罷了。初一進門,好像也就是這樣。没想到逐漸往裡頭走,趣味還真遠遠超過預期。







彩葉美,美在顏色的變化,從滿樹皆綠,到有些變出不同色調的黃、紅、棕,參差穿雜,不僅掛在枝上的仍各有風韻,連飄落在地的也繼續是美色可掬。就這樣,地面上的彩葉呼應著枝頭上的,偶有微風拂來,但見枝頭上彩葉紛紛飄舞空中,地上也被摧促翻滾奔走,人在其間,聽那風聲葉聲、見那彩葉飛揚,還有枯葉的氣息,濃濃的秋意就這樣給拱托出來。在水池邊,彩葉之美映在水中,又有另一種靈透的趣味,更明亮、更豐富,我們在楓林池邊簡單地以幾塊乾粮餅干果腹,覺得好幸福。







秋天的果實

秋天的凡杜森還有另一種絢彩的饗宴,那就是各色各樣的果實。許多果實是强烈引人注目的紅色,但別種顏色也自有吸引人(或其他傳籽者)目光的特點—黃色、亮紫、暗紫、黑色;形狀以圓形為多,但自然界永不缺乏令人驚歎的創意,例如原產中國西部的僵屍指。果實有大有小,有些是單獨懸吊枝頭,有些串成懸鈴,更有許多叢生成巨大的果串,還有這些令人忍俊不住的大手指 (莧科)!






園中遊客頗多,大概都是趁這難得的晴朗來體驗秋天之美,手持相機在園中捕捉美麗經驗的人似乎要比平時多些。在這種顏色裡,連簡單走個小徑都成了浪漫,教人如何不陶醉!



惡魔煙草(Devil's tobacco)

令人想起台灣的五節芒




花楸

花楸



黃果花楸(Rocks Mountain Ash)



舖地蜈蚣(Kononester)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東遊記事

東遊記事

環遊加拿大,行車兩萬三千公里

馮丁樹、曹定人 合著



楔子

東遊回來已有幾個星期了。旅行時塞在車裡的用品都已清理、歸位,作息起居也已漸漸恢復正常,生活中重新有靜下來的時候。走過了這一趟,靜下來的感覺卻好像有點不一樣了。心裡有種深深的喜悅、安慰及感謝。

我們走了二萬三千六百六十八公里,走遍了加國每一個省,觸摸了加拿大國土的最南端及最東端;見識到加拿大領土之遼濶,山水之美麗,人民之善良。我們新增了不少地理與歷史知識。我們結識了一些人,其中有可能成為朋友。我們在外地共渡過78夜,除了訪友時刁擾人家之外,一共露營17夜,借住民宿9夜,汽車旅舘17夜,旅店6夜,自助旅社5 夜,還有兩夜在輪渡上。旅途中,没有休假日,每天都好像工作12 小時,每天都好像在搬家,露營的日子尤然。我們出發時還是夏日炎炎,温哥華正經驗著創記錄的高温。從東岸轉向西行開始”回程”之時,已開始進入秋季。加拿大感恩節(十月份第二個星期一)那一個週末,我們在温尼伯開始遭遇提前報到的風雪,接連好幾天零下的氣温,在白雪皚皚的曠野山路間開了二千多公里,也算經驗了冬季。許多人羡慕我們能渡這樣的”長假”,殊不知,長時間這樣的生活還真需要一些毅力和體力。

一、緣起

話說當初開始產生往加國東部旅遊的念頭,還得追溯到2006年夏天。我們在北極海邊、加拿大最北的村落Tuktoyaktuk裡看到越加步道(Trans Canada Trail) 的0公里路標並與合照留念。後來聽人說,另外大西洋邊的聖約翰(紐芬蘭省的首府)、太平洋濱的維多利亞(英屬哥倫比亞省的首府)也各有一個這樣的0公里路標,因為加拿大國土濱臨此三大洋。哈,人跡鮮至的北極海都已經到過了,去維多利亞又只要半天,難度不高,那只剩大西洋了。從此,”聖約翰” 這個城市名就開始在腦中時隠時現。想去。但是,什麼時候去、怎麼去,卻始終没有定見。

地圖上的里程表說從温哥華到聖約翰的距離是7000公里。好遠!是搭機到聖約翰後再租車呢?還是自己開車?若自己開車去還得開回來,這樣至少是兩萬公里以上的車程。有點駭人。但因為住在明尼蘇達州的Evelyn很希望我們能在暑假裡去陪她一段時間,在地圖上看,到了明尼蘇達州就差不多走了一半路了。若我們不急忙趕路,若我們身體夠好,若我們謹慎從事,也不是不可能。若決定自行開車,那麼,這麼大片的土地,這麼長遠的路程,要停哪些地方、每個地方停留多久,總該有個大概的想法吧?!。看地圖,還是看地圖。同時,開始向有關單位索取資料。一邊看地圖等資料,一邊想像可能走的路線。想得愈多愈,這個旅行就好像愈具體化。同時我們也開始向親友透露我們這個有點瘋狂的想法。說得愈多次,這個旅行就好像非做不可。

以前旅行,我們都會儘量詳細地策劃每一天的路程,並且事先安排住宿。但也因為承諾在先,常常需要趕路,除了無法盡興之外,有時還不免疲累。這次,一來因為路遠日長,完整的細節安排有困難;再者,我們想試試真正隨意遊的滋味,所以,除了少數必需的事先安排,此行只有極粗略的規劃。基本的原則是,能露營時就露營,條件若不許可露營就隨緣,只要安全、乾淨,能提供一夜安憩的都可接受。若有需要,我們甚至考慮當”車床族”。

2009年春天買車時,順便開始把這個旅行放在考慮中。要省油,就最好不要太大;要安全,就最好有四輪驅動;有機會要當床,就要能讓我們兩個人躺平。後來選定Subaru Impreza, 因為它全部符合這些條件,整體風評很好,價錢也還合理。

當初,我們把此行的副標訂為”發現之旅”,還玩笑說,要發現我們的能耐能支撐多久。結果,我們的能耐還不錯,至少我們這兩個已經退休的老歲仔,做到了當初想做的事,到了當初想到的地方,還能夠健健康康、歡歡喜喜地安全回家。此外,各種各樣的發現還真是數不清、道不完呢!


目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First Day at Salmon Arm
  2. We Are in Lake Louise!
  3. O! Bow River
  4. It's really a black sky!
  5. Crowded Woodlawn Park
  6. 進入美國
  7. The Ojibway Lake!
  8. This is My Land!
  9. Picking Mushroom in the Wood
  10. A Trip to Park Rapids
  11. Riding on Internet with Bikes
  12. The Mc’s Faithfulness
  13. Peter’s Stone
  14. An Animal’s House
  15. Who are Coming to Dinner
  16. Golden Anniversary
  17. Eagle Scout's Death
  18. Courage North
  19. The Retreat Lodge
  20. O! Cheese Cake
  21. Picking Wild Raspberry
  22. Rowing In the Lake
  23. Shopping at Park Rapids
  24. Preparation for Departure
  25. Come to Minneapolis
  26. A Magnificent Golf Course
  27. The 88 flood in Taiwan
  28. Friends in Bear Lake
  29. The Brain's House
  30. Dinner at Pamina's house
  31. Heading for White Bear Lake
  32. 插花趕車庫拍賣(Garage Sale)
  33. 途經芝加哥
  34. 參觀福特汽車博物館
  35. 皮力角國家公園
  36. 尼加拉瓜瀑布
  37. 沿尼加拉瓜河而行
  38. 千島湖風光迷人
  39. 渥太華的首都風貌
  40. 蒙特婁的聖約瑟道堂
  41. 蒙特婁的舊市區
  42. 羅曼蒂克的法國餐
  43. First Night in Quebec City
  44. Camping Along St. Lawrence River
  45. Visiting Mingan National Park
  46. North To Labrador City
  47. We Got a Flat Tire!
  48. Laborador City, Here We are!
  49. The Nice PJ’s B&B
  50. Eastward to Happy Valley Goose Bay
  51. One Night in Ferry to Cartwright
  52. From Cartwright to Another Ferry
  53. A Long Way to Find our B&B
  54. Visiting L’anse aux Meadows
  55. Visiting Gros Morne National Park
  56. The Western Brook Pond isn't A POND!
  57. Reaching Bonavista!
  58. Finally, We have Arrived St. John's!
  59. Standing at the Most Easterly Point in North America
  60. The Rooms Museum and Geo Center
  61. Find Our Way Home--Birds
  62. Driving Across Newfound Land
  63. Louiseburg Fortress
  64. The Bell Historic Site
  65. The Cabot Trails
  66. The Charming Gaelic Trails
  67. The Canso Causeway
  68. Near Halifax
  69. The Citadel in Halifax
  70. Pegg's Cove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Home At Last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Home

恩沃斯是一個靠近庫尼河邊,面對Purcell山脈的小鎮,人口不多,其生存只是靠一個溫泉池。這個溫泉位於一個山洞中,鑿成彎弓型墜道,內部為表面是由許多鐘乳石組成。人走在其中,好像走在一個黑暗詭譎的洞裡,加上及膝的水聲及漂浮的水氣,感覺上有點恐佈。這是當初採礦的人挖出來的礦坑,但由於碳這些鐘乳石仍然繼續成長,內面的泉水溫度幾近攝氏42度,充滿水蒸氣,帶著眼鏡進入,都會變成一團迷霧。這是一個碳酸泉,但沒有什麼味道。這個山洞開發已近一百年,當時是採附近的銀、鉛、鋅等礦石時發現的,泉水流出時之溫度為47度,必須加水稀釋。它在外面有更大的稀釋池,水溫已降為35度,適合一般人長泡。這裡門票要十元,若要進進出出泡全天,則要十五元。

昨晚我們泡了一個多小時就出來了,我們昨晚千辛萬若地跑到這裡來,為的就是短短一個小時的泡溫泉,徝不值得很難論斷。不過沿著庫尼河而上,這裡風景真是優美。由於河道很寬,看起來就像內陸湖。所以看起來景色寧靜安祥。來年夏季應找個時間來這個地方露營。

今早起來,下了許多雨。為我們的車子洗了一遍,也是一得。只是對面的山都埋在雲霧之中,讓我們在岸上無法得窺其全貌。我們約九時離開,今天必須一口氣天開回溫哥華,以結束漫長的東部之旅。我們沿著三號路走,這條路屬二線道,偶而有超車線,但都偏臨美國邊境而行。這裡多山,山路崎嶇不平。同時有幾處隘口,最典型的路段是過了大叉河(Grand Forks),車子必須一直爬山,然後直轉而下,坡度都超過八度以上,所以一直警示要檢查煞車,而且在斜坡路段都設有防衝道,以防車輛煞不住時可以轉入防衝道,讓坡度阻止車輛前衝。

經過大叉河是省立公園的森林,兩旁都是森林。今早下雨,這裡則下雨,外面氣溫僅零下兩度,後來由雨變成雪泥,最後變成雪花。道路上有雪水,也有部份開始結冰,開車在這樣的道路上令人心驚膽戰。只能握緊方向盤,一路前進。但是有些路段實在太滑,車輪有打滑的現象,只能減速慢行,加上斜坡向下,更不敢採煞車減慢速度,生怕發生車輪滑動的現象。老實說,我們這一次旅程的開車,應屬這一段最為驚險。想不到在所有的狀況中,在三號路上都碰見了。

車進渥索佑(Osoyoos)鎮,也是一項新奇的經驗。渥索佑鎮位於一個大盆地內,渥索佑湖穿過其間,並有一大半屬於美國。所以這裡幾乎應屬於美國的領域,連油價也與美國一樣,特別便宜。車進渥索佑,就像爬上臉盆的邊緣一樣,看到的城就在盆底。所以進城道路就像宜蘭的九彎十八拐,真是峰迴路轉。這裡的人生活得很好,因為他們認為很像美國的加州,氣候乾燥又舒適。這裡一年到頭很少下雨,我們今天來好像特別為他們帶來一大堆雨,他們說已經好久沒下過雨了。

渥索佑由於氣候乾燥,所以看到的草都是枯黃的,沒有生氣。這裡的山都是枯黃的草,樹林也少,一點生氣都沒有。這裡的水果是有名的,只要有水,種起來的水果都很甘甜,所以在山谷裡普遍種葡萄。可惜現在採收期已結束,可能都去製造葡萄酒去了。

回到荷普,我們心情輕鬆了不少。雖然天色漸晚,但總是在回家的路上。所以我們在荷普的DQ吃了一只暴風雨(Blizzard),象徵著此程的結束。雖然溫哥華下著大雨,夜燈初上,開車還是特別小心。只要方向是正確的,車子自然會往前跑。雖然今天的行程真是風風雨雨,先是細雨菲菲,再之是陽光乍現,忽又雪雨飃飃,繼之又是雪花紛飛。經過了多處危險的山路,現在回溫哥華前又是大雨傾盆。還好,回到列治文時,黃昏景色依舊,想是夕陽才剛下山哩。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Kootenay National Park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Kootenay National Park

一早又是下雪,窗外早已成為白茫茫的世界,侖斗山已經隱然不見,只剩一點點輪廓塗抹在半空中。我想今天的天氣是好不了,昨天天氣預報也說是下雪天。我們每次來班夫幾乎都在陰雨或壞天氣裡過,真讓人猜不透。到底班夫有那些天是好天?

還好我們昨天由傑士伯下來,天氣雖然冷凍得很,但太陽則一直跟隨著我們,讓我們大開眼界,看到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也拍到不少雪景照片。冬天更不容易來到洛磯山脈一帶,這次算是最辛運的了。

住在YWCA有一個好處是它有廚房,可以自行做飯。昨天我們也將隨行的保溫雞腿肉湯弄麵條吃,解決一餐溫馨的家庭晚餐,也算渡過一個較晚的感恩節吧。

早上定人說要慶祝我們此行即將結束,特別到YWCA特設的餐飲部吃早餐。點了一份薄餅、水果沙拉、烤麵包、炸馬薯及Muffin。吃得好飽。只是水果沙拉吃起來是酸的,好像是隔夜的食物,後來雖然換新,但吃下去的總是感覺怪怪的。在外面吃最怕是提供的劣品食物,化了錢得不到健康。我們這一行,絕大部份都是自備食物,自签烹煮,所以食物衛生上都沒問題,這是旅行上最重要的。

我們到旅館旁的弓河走走。現在因為積雪未化,弓河水量也減少,沒有夏天來時那種汹湧的盛況。不過沿著弓河走一程,也算是心靈之旅。腳踩在雪地上,感到滑滑地,也需要特別小心。天氣現在是零下七度,由於沒有風,所以不覺得如昨天的冷。弓河上有許多浮氷,上有盛滿白雪,看起來是相當豐盛的晚宴。流水經過這些雪盤,構成相當有趣的圖面。弓河的中段有急湍,坡度不大。下游原有一個較大的瀑布,現在水量少了,都成為激流了。

今天是回程的前段倒有另一個走法,想經由庫尼國家園,再往南沿著美國邊界的三號路回溫哥華。不過晚上想到恩沃斯(Ainsworth)洗溫泉。由庫尼國家公園以下,都是溫泉區,到處都是溫泉旅館。恩沃斯又是處在一個相當不易到的地方,就成為今晚落腳處了。

早上九點多就出發,班夫的風景都埋在雲霧裡,我們也沒花太多的心神去觀賞。我們由九十三號道路南下,直入庫尼國家公園,也就是回到卑詩省地界了。初時天氣仍然有霧,不過太陽已開始露臉。庫尼國家公園很少人提到,主要是班夫國家公園就在附近,而且太有名氣。實際上庫尼國家公園也不懶,一路都是美好的風景。可惜的是三十幾年前一次火燒山,把國家公園的大部份森林燒毀,到現在仍然尚未復原。

沿著九十三號公路南下,兩旁的山勢仍然相當美麗,高山現在都積滿雪,看起來相當壯觀。我們後來在一處小公園停下野餐,面對著庫尼溪,前面則是庫尼山脈,群山並排而坐,眾皆白頭,相當壯觀。庫尼溪雖不大,但其河水湍湍而流,讓人頗有生命躍動的感筧。定人認為能夠偶而到這樣大自然下,休閒半天,該是人生多幸福的時刻。

途中也經過許多冰河湖,風景相當秀麗,讓人目不暇給。尤其鐳錠溫泉前這一段,景色真是美極。最初的路段為爬坡路,最高點可以俯瞰群山,綿綿不斷,其後突然急轉而下,有如進入萬丈深淵,非有膽量的人不敢駕車直衝而下。這裡就像一個隘口,兩邊崇山峻嶺,可以比台灣的中部橫貫公路那種壯麗的景色。

出了關口,就是鐳錠溫泉。本來我們想在此泡温泉,後來因為這裡正在修路,想找遊客中心,結果遍找不著,找著了卻已關閉。陰錯陽差之下,還是決定到恩沃斯泡溫泉。

繼續往下的行程就有點崎嶇。經過Windermere,才發覺這一帶原來是溫泉鄉,到處都是溫泉旅店,這裡人口只有四千多人,夏天一到,可能滙集到四萬多人,都是由美國來此泡溫泉遊樂的人。旅遊中心的胖小姐告訴我們,這裡附近還有一處野溪溫泉,叫Lussier Hot Spring,在白天鵝省立公園內,不要門票。不過我們找了半天,門路找到了,門牌卻說路上有塌方,只好打退堂鼓。

到恩沃斯則是有點回頭路,我們由93號改走95號路及3路,在Creston轉3A北上,沿著庫尼湖而上,到庫尼灣再找免費渡輪到對岸的恩沃斯。這個溫泉是私人經營,其特色是在有鐘乳石的山洞裡,屬碳酸泉。

抵達時已近六點,這是因為太平洋時區之故。找到一家旅館Ainsworth Motel住下。就趕快到附近這個溫泉飯店泡溫泉了。泡一次溫泉每人十元,想不到來此泡溫泉的人真多。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The Beauty of Jasper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The Beauty of Jasper

進入傑士伯,風景美麗,令人讚嘆不已。我們這次是第二次來到傑士伯,總覺得傑士伯的山水與班夫不同。這裡有摩凌湖可與路易茲湖比美,這裡的覽車上山也可與班夫比美。而這裡的山勢,綿延不絕,冰封山頂,總是令格感到有世外桃源的幽靜。

今天在傑士伯,天氣很好,太陽露臉,但氣溫很低,只有零下五度。所以一走到車外,低溫襲人。我們的衣服,並沒有準備防範如此的嚴冬,待在外頭無法抵擋寒氣。所以只能迅速的拍幾張照片,權充到此一遊。

鎮上有許多典型的建築,以禮品店居多。我們還來到火車站,有幾位旅各坐在那裡等火車。這個時代等火車倒是一件挺新鮮的事,他們要到那裡呢?到底一天能等到幾班呢?都值得好奇一番。

台灣的火車站是旅客最常使用的地方,火車班次頻繁,人來人往,也不算稀奇的事。雖然最近大部份的生意都被高鐵搶走了。而在班夫鎮,其發跡是因為鐵道的興建,由此可以銜接到大西洋彼岸。我們這次旅行,由加拿大的大西洋端過來,每每與這條大鐵道交錯而過,但看到的火車都是很長很長的貨車箱,很少看到旅客車箱。現在路上交通發達了,火車載客的行程既貴又慢,搭火車旅行實在需要很大的耐心。

我們又到其對面的遊客中心尋找資訊。上次來時,正值旅遊業人員罷工,這個遊客中心也關閉。今天值此深秋時段,大部份的遊客中心都已關閉,只有這個遊客中心仍然開放,令人感到稀奇。這座遊客中心外觀古典,單獨座落在一片廣大的草地上,聽說還是歷史古蹟。是以前一位有名的建築師遺留下來的房子改裝而成。

裡面接待的小姐很客氣而友善。問我們從何而來。定人把我們東遊的行程一五一十地和盤托出,她張口結舌地大嘆不已,對我們所走的行程也大為驚奇。即使加拿大人也很少有這樣的經歷,由至西至至東,再由至東轉一圈回來。

我們這次沒辦法在傑伯久待,只好沿著93公路南行。經過阿斯巴斯卡(Athabasca Falls)瀑布,山瓦斯塔(Sunwapta Falls)瀑布,還許多崇山峻嶺。這次的感覺與上次截然不同,因為陽光美好,這次寒流來後整個山均裝點了雪跡,所有山的稜線都被雪給勾勒出來。山形更美,山勢更為雄壯。開車到山腳下,頓感氣勢磅礡。

沿著九十三號公路,我們開車走走停停,為的是想拍到好照片。但照片是2D的產品,沒有描述這種3D的情境。我們只能沿途欣賞這種大自然的風光。

到冰原大道時,定人一聲驚呼,我們頓然進入一個大自然的冰宮。四週都是山,山上鑲滿白色的雪。這是多麼奇幻的世界!冰原大道就在兩山之間,好像是一塊白綾,但其特色反而無法突顯。在這樣的冰雪世界,無疑地,白色取代了所有的事物。山也白了,丘嶺也白了,河也白了,樹也白了。

經過了冰原,美景還是在當前一路無盡。陽光一直伴著我們直到西下。即使是最後一道夕陽,也能讓我們捕捉到遠山、近水的各種景色。我們開到班夫已經是晚上八點。就住在班夫鎮上的YWCA。這是我們每次到班夫時落腳的地方。

We are stuck at Hinton

來到新屯鎮,正待往傑士伯的路上,有警察在前頭擋路,說前頭有一件嚴重的車禍,必須要兩個小時才能處理完畢。我們只好退回新屯鎮,到一家麥當勞等待。今天的天氣本來十分不看好,但氣象報告說傑士伯可以看到陽光。我們信以為真。實際上天上雲層仍然很厚。我們由艾森鎮出發時,氣溫零下八度,路上仍然殘留雪跡。四線道的路上,有一車道看起來比較乾淨,另一條超車道則仍積滿雪粉。一旦有人超車,就掀起一陣雪塵,漫天飛舞,幾乎遮蓋了整個路面的視線。

很多車仍然開在120公里以上,也許這也是前面有車禍的原因。現在我們只能等待,至於要等待多久,仍然未知。說不定要在這裡待上一晚。

很多人都留在麥當勞這家餐廳,等待前面路況釐清。有人說要到十二點半才有希望。每有新的人從路口退回,踏進麥當勞,大家都會相互詢問最新的消息。有些人乾脆在路旁等待,所以排成一條長龍。看樣子這次車禍似乎很嚴重。這批等待的人也不好受,外面氣溫低到零下八度,仍沒有回溫的徵兆。等待在那裡,必須讓車子發動才會有比較溫暖的環境。

這次寒流影響層面極大,我們的回程計畫也受了影響。今天是加拿大的感恩節,很多人利用這個長假出來遊玩。只是天候這麼壞,整體的玩興自然大減。今年天氣也有非正常的轉變,所以樹葉該變黃的多半延遲一兩週。偏偏這時候大雪又提早來臨,打亂了整盤好棋,煞了風景。我們昨晚住的旅館,經理人就一直抱怨,從來沒有這麼早出現這麼冷的天氣,生意都被搞匝了。

現在外面幾乎冰天雪地,太陽仍然窩藏在雲端裡,只留下一點亮光。這種天氣若要完全放晴,據氣象報告要等到週四或週五。我們大概不願等待那麼久。現在的關鍵是到傑士伯只有這一條路,即使打道回府也要由此經過。所以唯一的策略就是等待。

What happened on the road?

好不容易等到可以上路,我們驅車進入往傑士伯的方向。在接近傑士伯時,前面車子忽然又停了下來,形成一列車陣。只能緩緩前進,也不知道前面又發生什麼事。我們耐心地等著,一吋一吋地往前進。這是唯一進城的路,也唯一可以做的事,耐心地隨著車隊緩緩前進。

今天已經在新屯小鎮已因路上有車禍浪費了將近四個小時的等待。我們懷著一顆期待的心來到這裡,不但希望天氣好,也希望陽光出現,更盼路程順遂。因此,只要心情好,大概也沒別的計較。在加拿大,做事好像老太婆綁小腳布一樣,慢吞吞地。反正今天是感恩節,大家也沒什麼抱怨。

車隊緩緩進入傑士伯的國家公園後,好在沿途風光明媚,山明水秀,真是美不勝收。定人說,這樣也好,可以好好欣賞這樣美麗的風景。很多人時間來到此地,通常只是匆匆而過,很難有機會停下車來仔細瞧瞧週圍的山水。這次寒流來襲,不僅帶來溫度低的空氣,還為大地帶來白色的衣裳。白雪沾在樹葉上,增添不少感恩節的氣氛;沾在地上,則累積成白色的地氊,或捲成小山丘,變成白茫茫的世界;沾在湖中,有些與湖水立即融化,有些則停留在結塊的冰層之上,有如鑲上乳白色的一層玻璃,東一處,西一處,徒增湖面風情。此外,沾在山頂上,不管山上的岩石或松樹,遠觀如鋪上一絲絲的面紗,讓岩石及樹線的輪廓顯得更為分明。

很久沒看到真正的山了。這次東部之旅中,比較有高大的山勢的地區只有新芳蘭這個省區。其山嶺起伏,與傑士伯的山區不相上下。其餘的省份不是丘領,就是平原,很少有崇山峻嶺的形勢。在新芳蘭的山,整天都泡在海灣裡,雖有不同風情,但這裡的山則層層疊疊,一山過了又一山,立於溪之上,立於河之旁,讓人目不暇給。

我們徐徐前進,終於發現車隊形成的原因。有一大群約三、四十頭山羊,因為冬天路上灑鹽出來舔食,擋住了兩端的車道。路過的車子因此一輛一輛地在羊群中慢慢穿過,車速因此都慢了下來。加拿大人對野生動物愛護得比人還甚,很多人站在路上叫扳起大姆指叫車,大家呼嘯而過,理都不理。路邊若有一頭麋路,大家的車速一定減慢,有相機的趕緊拿出來拍照,沒相機的就成為橡皮頸(Rubber Neck)。

這群山羊在路上自由自在地爭取,完全毫不顧忌排得很長的車陣。車隊中也沒有人自告奮勇地出來把羊群趕離路面。於是車子就這樣一輛挨一輛。我們在車隊等待約近一個小時才能通過羊群。這些後面車隊的等待,我們就不知道他們會浪費多久的時間了。

在這裡,野生動物的價值,似乎比人還高,這也是人類文明的原因吧。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Passing Edmonton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Passing Edmonton

溫度繼續下降,這次的寒流強度真不是蓋的。我們昨夜到後就不敢再出門一步。今早準備出發時,車頂全部又覆蓋一層雪,溫度為零下六度。從前在愛我華的求學經驗開始感覺回來了。當加入風效時,其冷度更冷。

這裡是大草原,所以寒流來襲時,所有地區雨露均沾,幾乎全部蓋覆白雪。今早出發時情況還好,因為沒再下雪,路況甚佳。由於十六號國道為四線道,車速可以達到110公里,開起來相當順手。

昨天定人稍微修正今天的路線。由於氣象預報週一為好天,因此希望能夠把握這一段時間到傑士伯,然後到班夫。所以原來預定到愛德蒙頓一遊的想法就取消了。今天我們儘量西行,經過愛德蒙頓,最後到一個小鎮伊迪森(Edson)。這一行約七百公里,可能是此程最長的路程。由於經過亞伯達省後,進入山地時區,時間又多一小時,所以今天的時間應該相當充裕。

比較特殊的是沿著國道十六號經過亞伯逹省邊界的小鎮Lloydminster。這個小鎮雖然只有一萬人口,但這裡的連鎖商店幾乎都有。由Superstore,Sobey’s,沃爾瑪、Stapes等等。加油站更是林立,汽油的價格一公升更低到85.9仙(昨天我們才加一次油,油價為99.7仙;上上次為104仙)。好像是兩個國家一樣。由你不得不停下加油,那管油箱是否半滿或四分之三滿。

最主要原因是亞伯省沒有省稅,只有5%的聯邦稅。所以有這項價差的誘因,鄰近的沙士卡其萬省無不到這裡交易。沙省的省稅為7%,PEI省的省稅更高達10%。沒有省稅節省相當大的荷包錢。當然PEI省的人民不會笨到老遠跑到這裡買東西,只有我們從卑詩省的溫哥華來,看到這裡的油價真恨不得立即搬過來享受這種無省稅的喜悅。

今天中午就在這裡補充我們的食糧。回到列治文大概還需要三、四天,途中仍然需要水果與蔬菜。我們就在鎮上的Sobey’s採購,這裡的物價尚稱便宜。中午就在鎮上的一家Arby吃漢堡,這家漢堡的特色是以牛肉為餡,味道特別。兩份牛肉漢堡特價5.5加元,比麥當勞便宜,今後又有一個好地方可以吃午餐了。

由邊界又開了約四百多公里,抵達Edson小鎮。正好找到一家Park “A” Motel住宿,這是一家韓國人開的汽車旅館。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We're Passing A Flat White Land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A white world

昨晚被大雪趕到這個平原鎮,住進了這裡旅館。今天一早雪停了,但昨夜的雪留在車上厚厚一層。硬刮不去,由於沒帶刮雪刀,開始用吹風機吹,有點效果但效率不佳。只好向旅館主人借刮雪隡,配合車內的暖氣,才解決這個未曾預期的問題。

今天主要的行程是一直往西北行,看能否在傍晚抵達沙士卡屯(Saskatoon)市附近。所以今天旳行程將達六百公里以上。昨晚下的雪既多且廣,整個加拿大平原區變成白色世界。開始的路段因為雪跡未乾,車速無法提高,只能較慢的車速而行,後來路段的路況較佳,最後成為四線道。

今天溫度仍然很低,開始的路段都在零下三度或二度左右。最高的地區曾有二度者,但後來都維持在零下一度。還好今天天氣雖陰,卻都沒有下雪或下雨,對開車倒是很有幫助。

在路上沒有作長久的停留。這一區是加拿大的穀倉地段,一般稱為平原區(Preaire),地勢相當平坦,天空變成很大,一望無際。地平線幾乎360度地圍了一圈。遠處偶而幾棵樹,孤零零地立在天邊。這裡都是農地,種植小麥及牧草。小麥都已收成,牧草有些已經打包,零散地放在田地上,有些則仍成行正待晒乾。昨天的大雪之後,這些圓形的牧草包上都覆蓋著一層雪,遠遠看起來,有點像瑞士捲蛋糕。那些成行待乾的牧草則變成一行一行的雪條,在大地上構成加上糖霜的蛋糕塊,也形成自然的線條。

對於遊人而言,這些景色是相當單調的。很少高地起伏的丘嶺,只有一望無邊的田野。其上有些養牛人家,牛隻仍在雪地上自由自在,不怕寒霜。也有農民開著巨大的拖拉機,仍然辛苦地工作著。

在這一片田野之中,遠遠可見的不是高高的教堂,而是碩大無比的穀倉。這些穀倉系統配合乾燥設備與儲藏空間,專門處理剛收成的小麥與玉米。鐵路則穿梭其間,負責運輸的任務。現在化的農民,已經需要更新的設備與機器,這些都是相當大的投資。

接近下午四點多抵達沙士卡屯,我們開始找住宿人家。第一家小旅館說已客滿,原來這個週末是長假,出外的旅客特多。於是我們根據旅遊手冊選定一家Motel 6,只知座落於城區。我們只好依TomTom的設定前往,結果將我們帶到機場附近的工業區。辛苦地來到這家旅館,結果發現已經沒有空位,而且最低房價也提高。沒辦法,我們只好先出城,沿著明天要往愛蒙頓(Edmonton)的方向直接尋找住宿。最後到離沙士卡屯約卅公里處的雷第森(Radisson)找到一家汽車旅館,稱為中途汽車旅館(Midway Motel)。這家旅館的位置倒是名符其實的半途哩。有時,能夠找到一個住一晚的地方,真好。今天完全是趕路,至少開了七百多公里!

想到今天是十月十日,是中華民國的國慶日,不知台灣怎麼慶祝的。聽說Kathy也打算在溫哥華舉行慶祝晚餐,只可惜這一次我們仍然還在中途,沒法回家過節。加拿大的感恩節為星週一,可能也只能在班夫鎮渡過了。不過此次的旅途中,仍然有很多很多地方值得感恩的。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Snowing on the way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Snowing in Winnipeg




昨晚睡得早,今天起來也早,陽光看起來也特別可愛。其實這裡又回到中央時區,時間晚了一個小時,讓我們可以好整以暇。只是陽光雖燦爛,溫度計卻顯示外界氣溫為零度。難怪整個車頂掛滿了冰珠,前窗也結了厚厚的一層霜。

定人要我把車轉向,以面對陽光,讓太陽的熱力融化窗上的霜。以免去動手刮除的麻煩。這一招倒相當靈光,不消半個鐘頭整個車前的霜就煙消不見了。

聽氣象預報說,附近的天氣不佳,氣溫陡降,溫尼泊(Winnepeg)的溫度將更低。我們今天的行程仍然往西前進,但預計會越過省界進入曼尼拖拔(Manitoba)省,在其首府溫尼泊預計也會逛一下,再往西進。這一來可能會碰上這股寒流。但不繼續往西走就回不了家,雖然這一條路線並不如前段有景觀,仍然必須繼續前行。可以安慰的是,國道一號的路會變寬,開車會較通暢。

由於時差的關係,我們今天八點廿分就從這個默默無聞的小鎮出發。一路無事,只是外氣的溫度都在1-5度之間排徊。進溫尼泊城之前,我們先由一號公路轉12號公路往南行,約廿分鐘抵達一個叫門諾民俗村(Memnonites Heritage Village)的地方。定人對門諾這一宗派有認識是因為台灣花蓮有一家門諾醫院,每年她都捐款贊助這家醫院。但門諾教派是怎樣的一個組織,倒是令人稀奇。這裡有這樣的一個民俗村,似乎徝得前往探看個究竟。

門諾這個教挀是一個反戰的宗教,她不願見人相互殺戮,所以堅不當兵。對於受洗也有一貫的主張,認為必須成人受洗,不應主行嬰兒洗禮。這種想法常與當政者或宗教界有所衝突,有些解決的辦法是多繳稅,等於有錢出錢,但這種方式仍然會陷入政治紛爭。因此在十六、七世紀這些人開始逃亡到其他國家。俄國是主要的前往國家,後來這批人又移到加拿大的曼尼拖拔地區。當時加國認為他們不當兵,可以服替代役,因此很多人都去醫院當服務人員,或作砍柴工。

這個教派的生活以社區為主,雖有些是屬教義派,但大都融入一般的生活。全世界據統計有129萬自稱門諾人,12萬人在加拿大,而其中約六萬人住在曼尼拖拔省,是全世界門諾人密度最高的地區,所以在溫尼泊設有指揮總部,進行世界宣教。台灣的門諾醫院也是由此衍生的一支。

這個民俗村設在史坦巴(Steinbach),現在已經不開放。但仍接受遊客參觀,只是各參觀點內部已不運作,只能看其表面。門票原為十元,減半為五元。現在可以參觀的是他們的文物介紹,整合在一個館內。裡面展出他們當時遷徙以及與當地政府交涉的過程。其中有各項當時使用的器具。他們很注重教育,所以均設有學校。這也為什麼現在學校裡很多門諾人服務的原因。

整個文化村很大,也有店面、鐵店、會堂、住家,還有傳統的風車。顯然也們遷徙自荷蘭居多。我們只是走馬看花,沒法仔細。後來天氣變冷,天空開始飃雪,我們只好趕快離開。因為還要趕路。

進入溫尼泊後開始下大雪,原本要參觀河口點(The Fork),只能草草收場。我們在該處的大公有市場用餐,買了兩塊彼薩,又買了中國餐。算是增加了一些熱量。公有市場有一個望高樓,可以登上看整個城市。也可以看整個河口點。河口點雖有點歷史,但看起來並沒有特別有意義的參觀點。雪下得愈來愈大,我們只好匆匆離開。因為今晚想住波特吉(Portage)的草原鎮(La Prairie)。

今天是周五,又是長假,週二是加拿大的感恩節。所以車子很多。氣溫又一直下降,大雪紛飛。車子的雨刷也開始不靈光,開始以為雨刷故障,後來才知道是雨刷上的水結冰,失去刷水的功能。我們只好把暖氣加足,繼續前行。最後抵達草原鎮,在風雪中找到一家韓國人開的汽車旅館(Yellow Quill Motel)住一霄。天氣這麼壞,不知明日會如何。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Passing Thunder Bay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Passing Thunder Bay


昨夜下一場雨,整個帳蓬都弄濕了,還好沒有浸水,雨也僅下約一個鐘頭,但仍然帶給我們不少麻煩。今早檢查了一下,整個帳蓬上都是水不打緊,雨水也滲入底層的塑膠布。難怪我整夜在睡袭裡都感覺不很溫暖。我五點起來,此是月亮當空,白雲群集到東邊去了。看起來應該會是一個晴天,不過最近的天氣誰也沒法說個準,時好時壞。

這裡為什麼叫睡巨人(Sleeping Giant),為什麼叫睡巨人公園?今天問了管理人員,才知道答案。原來這裡是一個小半島,伸入蘇必烈湖內。由其半島的端點往海灣看,有Pie島及其他小島,這些小島湊起來有點像一個巨人臥在湖裡一樣。有頭、有喉頭、有胸以及長長的身子。其實我看了都有點牽強附會,看起來這個巨人實在太扁,比淡水看觀音山的輪廓差多了。不過既然他們都這麼說,也就如此認定了。

今早的風卻很強,我們露營的地點窩在樹林裡,只聽得枝葉吱吱作響,還沒有感覺到風有這麼強勁。等到開車到湖邊時,打開車門幾乎被吹得幾乎站立不住,湖浪比海浪還高。我在湖邊幾乎待不了五秒鐘,就趕緊躲回車內。定人則一直躲在車內不敢出來。我們又來到這個半島的最南端,那裡有一個曾經赫赫一時的小島叫做小銀島,雖然小,但最興盛的時期,其產銀量曾經是加拿大最高者。現在已經沒落,有些遺跡仍然保存者,但並沒有經過整理。今天風浪大,整個小鎮只剩下幾隻狗興高采烈地來歡迎我們。只是外面風大,讓人興味索然。

離開睡巨人公園,還要開半個多小時才能走出半島。昨晚碰到的兩隻鹿今早始終沒再出現。管理人說這裡是營地的關係,牠們熟悉了人味,對人也不太懼怕。現在露營的人減少,牠們反而認為這是牠們的地盤。離開的過程中,我們又看到三隻鹿進到停車場,好像是一隻母鹿帶兩隻小鹿。不過看到我門,一下子就跑進森林裡去了。

我們回到十七號路,來到一個遊客中心,也是一個高的瞭望台,可以看見整個蘇必烈湖的山光水色。美國的領土延伸過來,就在附近的雷灣交會。這個地點主要是紀念一位跑者泰瑞福克斯(Terry Fox)。他是卑詩省高貴林的人,在山門費沙大學就讀,十八歲罹患骨癌右腿截肢,後來因擴散全身疼痛。為克服癌症帶來的痛苦,他立志由加拿大東岸跑馬拉松跑到西岸,並募集防癌基金。他於一九八0年四月廿日由東岸的聖約翰起跑,先將雙腳浸到大西洋的海水。他稱這個行程為"馬拉松之希望"。他每天跑廿六公里,只可惜只跑到半途,跑到雷灣前正好3,339英里處,終因身體不支而倒下。

他這個馬拉松的壯舉卻因而激起當時的加拿大人,讓普遍的加拿大人更加團結,滙流成對未來的希望與國家的認同。讓加拿大人感到他們可以因此面對任何困難。泰瑞此行募集了二千四百萬抗癌基金,這個基金的數額也一直在增加之中。

現在在這個遊客中心立有泰瑞的銅像,帶著義肢奮力向前的樣子。面對著浩瀚的蘇必烈湖,更能襯托出一位勇者的畫像。他的另一尊銅像放在西門費沙的校園裡,同樣為紀念他的義舉。

到雷灣城,似乎到了文明世界。這裡與美國接攘,所以船隻汽車往來特別興盛。整個港口都是繁忙的船隻,這裡好像是穀物的集散地。我們到附近沃爾瑪吃麥當勞午餐。然後在這裡買了一些露營的用具。我們缺少一條電纜線、一台電暖器,還有一支咖啡壼。花了近120加元買全。這些對未來的露營有用。只是不知這次旅行還可以有幾次露營。

我們繼續前行,來到卡卡倍卡(Kakabeka)瀑布。這個瀑布正好位於十七號公路的一座橋下,形成一個大斷層,有如尼加拉瓜大瀑布,面積較小,但聲勢仍然相當大。這是相當壯觀的瀑布,很容易接近。瀑布位於省立公園內,因此我們在公園裡的餐桌上烹飪我們今晚要吃的食物。花了約卅分鐘,再放入饍摩斯保溫筒內,相當省事。

我們沿十七號公路繼續北行,最後在路旁一家叫Pine Grove的汽車旅館住宿,一夜五十元加稅,算是相當便宜的了。

這是卡卡倍卡瀑布的景觀: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From Wa-Wa to the Sleeping Giant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From Wa Wa to Sleeping Giant

昨晚一到這個位於娃娃鎮(Wa Wa)的民宿後,由於都很累,所以洗完澡後很快就上床睡覺了。這個娃娃小鎮,原來是當地土著對雪雁的稱呼,顯然來此過冬的雪雁很多。其實溫哥華過境的雪雁也不少,可能比這裡還多,只是當時土著對雪雁情有獨鐘而已。為了標榜這種美麗的鳥代表這個小鎮的名稱,還特別在旅館、加油站及遊客中心塑製了雪雁的模型。只可惜他們塑造的雪雁模型根本不同於真正的雪雁,而是加拿大雁,這點即使問了遊客中心的人員,她們也真說不清楚哩。

加油站立的大野雁


我們住的這家民宿主人為羅吉爾與伊琍(Roger & Ellie),羅吉爾的媽媽Salangi也同住,她年紀已八十九歲,全家竟然已五代同堂,相當不易。尤其不易的是他們家裡是英法語通行,經歷五代,幾乎都是如此。所以說話中,常常會夾雜著雙語,外人聽來也覺得奇怪。他們家養了一隻黑色花狗,已經十四歲,年高德邵,步履危艱,很少走動。不過摸摸牠的頭,也會走過來與人親熱親熱,至於牠聽不聽懂雙語,就不得而知了。

羅吉爾今天也起得早,他說手指受傷腫痛想找醫生。原來前幾天到山中打獵,打到一隻很大的麋鹿(Moose)。這是近幾年來才第一次獲得戰利品,可能太興奮了,手指頭割傷。可憐的這一頭麋鹿是公的,應已四、五歲光景,看起來相當龐大,好像一頭牛,長了兩付漂亮的鹿角,在其同伴間應該相當引以為傲吧。羅吉斯得到了這一樣的獵物,還拍一張合照,他心裡樂,但麋鹿一點表情也沒有。我提議這張合照讓我翻拍一下,以誌此行。他說不必翻拍,直接用彩色印表機印出一張來送給我,上面還特別簽上大名。

要當獵人也不簡單,必須有些行頭。羅是爬到樹上,直接用十字弓射中這隻麋鹿的肺部,須夷之間,立即窒息而死。他們打獵必須有執照,且規定每年僅能射殺一隻公的或母的,也可以射殺小牛,但都必須另外買執照。取得獵物還得處理。通常都送往肉店清洗切割,然後帶回家放在自己的冷凍箱裡。他們家裡的冷凍箱都很大,可以罷上一年要吃的肉品。所以只要打一次獵,大概一年的肉就不用買了。

有些人認為打獵太殘忍,但獵人則樂此不彼。這裡附近有一座很大的動物保留區,叫做Game Reserve。秋天可以到這個區域裡打獵。所以秋天除了賞楓的季節外,更是狩獵的時光。這裡的旅館主要都是針對獵人的習性,所以必須備有洒巴、冷藏庫等,而且設計也配合牛仔粗放的個性。



民宿的女主人與其母親


羅吉斯所用的十字弓

羅吉斯的戰利品之一




離開這家民宿,我們在此加油。最近油價起落真快,前次加油才98仙,今天又跳到104仙,現在油價又有點居高不下的樣子。離開這個小鎮前,我們先到附近的一個瀑布參觀。這個瀑布很近,面積很大。上游是水力發電廠攔水成壩,所以尾水下落成為壯觀的瀑布。旁邊還出一個告示,說發電廠會不預期地隨時放水,放水時水量會變成很大,當然更壯觀,但警告遊客不能在壩底遊玩。

娃娃瀑布

今天要跑約五百公里,天氣卻變得很好,藍天出現。十七號公路變成在蘇必烈湖的邊緣游走。我們來到一座卜卡斯加瓦(Pukaskwa)國家公園。進園前看到一對熊,母熊與小熊出遊,走到路旁來。牠看到我們停車,就不敢再前進。等我拿到照相機想拍照時,機警的母熊很快地又帶著小熊進入森林去了。光天化日之下看到一對熊很高興,然而沒拍到也感到可惜。

進入這個國家公園後,才知道現在已經進入休園期間,但仍容許遊客進出,只是服務終止,當然也不收門票啦。不過說來對我們沒有多大益處,因為我們買了國家公園的年通行證,他們不收費不服務,等於我們吃了悶虧。還好他們還留有活動廁所,可以方便,不然真的零服務了。當然這裡的公園裡的露營區也關閉了,不過仍有人在裡面搭著帳蓬。

這裡的風景倒是很美麗。在遊客中心附近正好面臨一個水灣,可以供人划船。這裡有許多小徑,其中一條在遊客中心附近的小徑可以爬上石頭山上。由山上俯瞰整個港灣。這是蘇必烈湖延伸進入的海灣,成為好幾個相連的湖。所以湖山交錯,在秋楓搭配之下,景色宜人。我們坐在石頭上,遠眺群山及整個湖面,波光鱗鱗。現在見不到其他遊客,整個美景只有我們兩人獨享。

我們沿著營區的步道,走向另一端的蘇必烈湖的湖岸。這裡整個是一片沙岸,沙灘上累積了許多雜木,等於零亂成堆。往湖中望去,一望無垠,看不到對岸。兩側有岸,也有小島,蔚然成趣。湖水相當清徹,雖不見魚蝦,但有陣陣的湖浪,拍打著沙灘。感覺上是已來到大海。

離開國家公園後,我們開始找尋今晚的住宿。天氣看起來還不錯,但今晚的氣象預報仍然會有雨。我們決定不下到底去露營或找民宿。最後我們還是決定到雷灣(Thunderbay)之前附近的睡巨人(Sleeping Giant)省立公園。因為看了這樣的地名就想前往探個究竟。

這個省立公園伸入蘇必烈湖,由十七號公路叉出南下,又要走卅五公里。我們走了許久,都嫌它為何這麼遠。最後到時,才發現公園雖開放,但與前次在Massey的露營地一樣,管理員已下班,等於沒有人管理。必須自選地點,然後自己用信封袋繳費,一晚仍然為36.5元。

我們選了地點,搭了帳後不久,就來了兩位嬌客。兩隻鹿竟然跑到營地來了。牠倆都是成鹿,好像是兄弟一樣,優優然地走了出來,然後到我們的走道上,又到對面的草地上吃草。我們叫牠,好像有點反應,而且雙眼直瞪著我們看,兩隻耳朵不同方向地擺動,好像在偵測各方向的聲音。這兩頭鹿都是母的,沒有角。後來吃完草就走了。

沒想到天色忽然大變,我們吃過飯後竟然下起雨來了。真怕下得很大,帳蓬漏水,定人一直忙東忙西,找接水的器皿。弄了半天,結果雨停了。等待明天吧,盼望有一個好天。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Entering WaWa Town!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Heading West

昨晚的溫度低到攝氏4度,可能是我們自露營以來,所經歷最低的溫度。感覺週遭都是冷冰冰的。昨晚倒看到皎潔的月亮高掛,貼在雲端裡,想起來正是中秋節剛過,月亮也沒有那麼圓了。露營就有這麼一個好處,可以順便欣賞夜景。

我們的睡袋號稱可以抵抗零下十度的寒冷度,不過據此次的測試結果,仍然要打一個折扣。冷到三度或四度,可能已經是極限了。當然若再穿衛生衣或多幾件衣服,可能抗冷的程度會更好些也說不定。

早上起來後,天空烏雲密佈,看起來有下雨的徵兆,於是趕快拔營。還好動作快,因為後續的壞天氣真是讓人受不了。我們住的這個營地就是省立公園,它有一條小溪經過,上游構成急满,下游則有一個較大的瀑布。一般入園都要收費,露營的費用因而包括入園費。這個公園名稱為Chutes,Chutes在法語是瀑布的意思,但也是當年伐木時都用急流運木材,因而得名。

我們收拾營地及料理早餐後,就開始走公園裡的溪邊步道,一圈來回大約一小時的行程。但這個步道相當安靜,只聽到急流的水聲。兩旁都是變色的楓林,樹林呈現黃色及泛紅色。與部份寧靜的溪水相映,處處構成美麗的畫面。

在瀑布最大的斷面處,建有瞭望台,可以看瀑布飛躍奔騰的狀態。下游則是一個廣大的池塘,內有部份沙洲,人可行其上,分享這片自然的美趣。

我們因為急著趕路,所以必須提早出發。今天仍然順著十七號公路北上,大概往西約開四、五百公里的車程。我們決定不急著趕路回去,至少在此多花一點時間欣賞這裡的風景。只是這個算盤是否能如意,仍然要看老天的意思。今天一上路,天開始下雨,整個天空雲層甚低。氣象預報說,這幾天都不是好天,要欣賞楓葉,可能要大剎風景。

這一路兩旁,楓葉都已變了顏色,只要有陽光,將會使其鮮艷無比。可惜一路下雨,什麼好看的風景都在藏在雲霧之中,楓葉再美,也無法透過一層厚厚的面紗來顯示其外在的美艷。此時路上的行旅也大為減少,顯然都因雨受到阻撓。

我們如此開了約二百多公里,中間經過好山好水,美麗的山巒密集填滿了楓葉,但我們沒有停下來拍過一張照片。經驗告訴我們,即使勉拍成照片,光度不足,反而不能吸引人。最後來到沙聖瑪琍Sault Ste. Marie小鎮,找到了遊客中心。

小姐很熱心,告訴我們許多的旅遊資訊,可惜都因下雨而派不上用場。這裡有一處世外桃源叫做阿加瓦(Algawa),她說我們必定要去,否則會終生遺憾。這裡沿著舊十七號路北走,實際上是舊有的運礦砂鐵道,進入一個山谷之中,風景極為優美,現在是賞楓季節,更是美麗。這個山谷只能乘火車前往,無法通行汽車。目前這種賞楓火車相當熱門,票價每人為九十元,但仍相當值得前往。我們只能望楓葉興嘆,在這種雨天,再漂漂亮的風景也無濟於事。

雨中定人提議參觀沙聖瑪琍鎮的一間歷史文物館。這是一棟平常的住家改裝成博物館,另外一間方形的建築,聽說以前是軍火庫,上有瞭望台。一家為弗馬丁格(Ermatinger)的老石頭房子,另一間為克拉格(Francis H Clergue)的方塊房子。兩人都是當時的工業家,生意一度做得不錯,但由於生意規模太大而垮台,只好含恨離開這個地方。但是這個城鎮則因他們奠定的基礎而發展成工業城。傍聖瑪琍河,早年都是毛皮商來往之地,後來成為採礦之地。現在因與美國的密西根州為鄰,所以成為交通要道,這個城市也興旺起來。

不過說實在的,這個博物館並沒告訴我們什麼。定人一直抱怨他們將裡面佈置的假人漆以黑色,加上散亂的黑頭髮,看起來有點陰森森地,好像進到了一間鬼屋。不管如何,像這種自行建立的博物館,為經濟不足,常弄得很簡陋,收的門票又貴。這裡門票五元,卻看不到什麼。要不是外面下著大雨,我真想只照幾張照片就走了。
我們繼續往西行,仍然沿著十七號公路。約行了二百多公里到了一個叫娃娃鎮(Wa Wa)的地方。這裡以雁做為他們的標記,還有牠的大雕像。今晚我們就住在這裡的家民宿。65元含稅,相當合算。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Home, We're heading home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Home, Going home


一早離開這個對我們而言是相當貴的旅館。這家是印度人開的,管理上好像不甚上道。暖氣系統一個晚上都在那裡時開時閉,弄得睡不安寧。定人因此一夜沒睡好。昨晚感覺上氣溫低,打開暖氣,結果就是這副德性。曾經打電話給櫃台,後來一位印度人來,調了半天,得出的結果是室溫已達24度,所以無法啟動。然而室溫達到24度還感覺冷,就有點奇怪。

這裡的網路也很特別。昨晚能夠上網,今早就一直上不去,看起來是頻寬太小,有人佔用。發生這樣的情形也真是令人傷腦筋,但也無可如何。這裡的房價含稅為139元,等於昨夜的兩倍,但沒有昨晚那個旅館的服務。這裡租價是包括早餐。但早餐屬大陸式的,屬簡式的早餐,比先前住的Comfort Inn差多了。

我們昨晚到得很晚,所以也別無選擇。利用GPS的指引摸黑找到這一家。不過至少讓我們學到一件功課就是,晚上不要趕路,除非住宿有著落,否則容易得不償失。昨晚是因為不想在渥汰華住宿,所以儘量跑出城外,結果離開城後都在高速公路上,城鎮都不在路邊。

今早仍然沿十七號公路西進。這條公路從此開始變成雙線道路,速限為90公里,反而開不快。這一路可能要開更久的時間,我們回家的時間看起來可能要更長了。

不過這一路上,仍可看到變色的楓葉,有些就在公路的兩旁,構成彩色墜道,相當賞心閱目。在這個楓葉變紅的時節,多少人由美國開車跑到安大略省邊境欣賞楓葉變色。我們自魁北克來,那裡幾乎就是楓葉之都,看到的楓葉就是滿山滿谷,遠比這裡零星的變色好看得多。我們現在真有魁省歸來不看楓的感概。然而安大略省仍有相當可看的楓葉。尤其今天過來的路上,楓葉紅中含黃,在陽光的照耀之下,更覺耀眼。在魁省日本人整團由太平洋彼岸飛來賞楓;在安大略省邊境則更多美國人過境來賞楓。這也為什麼這邊的旅館幾乎天天客滿,而且房價高掛!

我們走走行行,來到一個名叫美兮鎮(Messey)的小地方。本來想趕到更遠的地點落腳,但看時間來不及,唯恐又落入昨晚的苦境,只好在前面的美兮鎮停下來。但問了這裡唯一的兩家汽車旅館,要價都要85元以上。這裡剛好有省立公園的露營地,只好決定今晚露營。已經有許久沒露營了,今晚重新複習。由於營地平坦,塔帳容易,但每晚要價也不低,37.5元一個晚上。這個價格是給RV使用的價格,但為使用它的電源,只能就地隨俗。我們擬準備購買電暖器及電熱器,因為這樣我們就不必用瓦斯煮飯了。

這裡管理的方式採用自助式的,管理人都下班了。所以要進來露營的人自行進去找好營地,然後將要繳的錢或信用卡號碼用信封裝妥,丟入收集筒即可。這種經營的方式倒也省事。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Leaving Quebec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Leaving Quebec

今天住的旅館雖說是可以看到山景,實際上想像的山景會比較實際。不過住宿條件尚稱良好,一晚75元。主人是瑞士來的年輕人,住在這裡已經多年。今早所提供的早餐可說是在一般旅館中服務最佳者。餐中提供熱食,幾乎與高級的B&B無異,主餐為香腸雙炒蛋,吃得飽足,值得大力推薦,只可惜這裡沒有網路,只能用我們自己的Rogers進行連線。

我們費了那麼大的勁來到這裡,主要目的是參觀川普蘭省立公園。說成省立公園有些魁北克人可能不服氣,實際他們自稱為國家公園。問題是這個國家公園卻與加拿大的國家公園不同,她不承認加拿大國家公園的憑證,因此即使買了加拿大的國家公園年通行證仍然無效,入園每人要繳3.5加元,等於是省立公園規格。這也是魁北克準備獨立的一種表示吧。

今天天氣預報說上午天氣會好一些,下午再轉陰。所以今天心理上感覺是起得早些,以便提早離開。但實際上真正出發的時間仍然在九點半左右。我們往省立公園出發,尚未到公園門口,各條道路都可以看到整個公園內已充滿秋天的氣氛,所有山巒都變了顏色,好像一時都換了紅裝。我們昨天由南上來時,由於陰雨不停,四週的變化無法立即透視。實際上在魁北克,自南到北,所有的山及道路上的楓葉都已變了顏色。不僅是黃得泛紅,有些紅得變竭,甚至不勝負荷而掉落在路上,滿山都是。

不必到公園,其他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秋色。這種秋色象徵著季節的轉換,秋去冬來,一年又要變換了。我們來到川普蘭公園,主要也是來體會這種氣氛。那種色彩繽紛的感受,幾乎是到處都是,連空氣都沾染到這種氣息。這種感覺是立體的,是有時空的,是即使用相機所無法拍攝到的感受。我與定人多麼希望態夠坐下來,坐在石頭上大半天,或在公園的一個角落裡,靜靜地享受這種大自然變化的氛圍。山是靜的,有時候水也是靜的,兩者也相互陪伴,相互映射,成為最佳的良伴。只是山的顏色卻是不斷地變化的,變化更滿、更成熟,更有豐富而有生命。

開車在公園裡的小徑上,隨時可看到黃葉靜悄悄地落地,看著黃葉飃飃,看著它隨著車過而飛舞。兩旁的色彩不斷地往後飛過,新的卻不斷列隊而來,忽而從高處迎面而來,忽而低處盤旋,成為彩色組成的山谷。山在遠處含笑,雲卻凌空而渡。今日的美景與心情,多少歸功於藍天白雲。

公園裡有處座瀑布,都在溪流之中。第一道瀑布較小,走路約十分鐘可及,第二道瀑布水量較大,需走三十分鐘才能抵達,但可見到掉落滿山徑的楓葉。第三瀑布路途較遠,必須開車走約卅分鐘的土石路。但走路不到五分鐘。瀑布的水自岩石中冒出,顯示出多重的層次感。

我們於下午三點多離開這座公園,總共花費一個上午的時間。今天的天氣特別好。初時仍然烏雲滿天,以為仍然無法放晴。但後來卻有藍天出現,最後太陽也露臉了,使我們整個參觀的行程中,不但充滿顏色,也充滿陽光。

我們取道15號公速公路往南,再沿50號公路往西,到安大略省後轉入417公路。往西經過渥汰華,到Renfrew住下,此時暮色已沈。我們只好匆匆找到一家Western Inn住下。今天所走的路程超過六百公里。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Reaching Tremblant Mountain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Go to Mont-Tremblant

又是一個陰雨天。老天爺也真喜歡雨天。早上起來天就陰沈沈,雨絲也陸續落下來。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遊客也同樣抱怨這樣的雨天,遊玩的情趣都被消磨殆盡。

今天先到旅館的食堂吃早餐。今天的早餐比昨天較差,但至少仍有培果、蘋果與香蕉。

今日的目的地是春布蘭山(Tremblant Mountain)。由於昨晚建議可以到20號公路轉55號公路南下至蒙特婁。他說這一帶山多,風景很好。今早的行程因而依此規劃。

一路上都是下雨,實在令人苦惱。開到55號公路時,雨下得更大。沒想到大雨過後,南方漸露出亮光。等到開約半小時候,天色竟然放晴。我們當然喜出望外。此時遠山的山色已漸明朗,顏色也在陽光下顯露出來,依然那麼亮麗。整座山好像穿滿了花綴布一樣,東一塊黃、西一塊紅,還有綠色深揮洒在其中。

我們決定先到Sherbrooke,這是一個我們十分不熟悉的城市。她也是一個山城,人口不少,市區的商業活動活絡。這裡設有工業區,有些工廠在此仕駐,顯然是一個相當活躍的城市。

我們到遊客中心問路。知道這裡有一條觀光道路,可以由此由220號公路往西,會穿過許多村莊及丘嶺,而且楓葉都已變色,非常美麗。回程我們既然是追楓而來,這條線索當然不能錯過。此時天空放晴,而且出現陽光,與來時路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這條路真是觀光路線,風景優美。開始時走在丘嶺之上,後又在丘嶺之間。變色的楓葉,布滿整個山頭。沒有一座山是寧靜的,到處都是披上一件美麗的外衣,是慶祝秋的豐收與到來,或者準備冬藏以防冰雪將到的嚴酷。大自然的奧秘大概就在此矣。

沿著220,我們來到一個狹長的Brompton湖,位於Bonsecours附近。湖岸都是黃色的秋楓,落葉滿地。我們為其美色吸引,轉入一條無尾巷。原來這是一條沒有柏油的小徑,正好沿著湖邊而上,湖邊仍然有些有家。此時湖景與楓葉糾結在一起,成為一條美麗的楓葉道。由楓樹的間縫裡,觀看湖的景色,是另一番的享受。黃葉舞秋風,葉閒落滿徑。秋,來的正是時候。搭配著陽光,秋讓人有更明亮的感覺。那種明亮就是秋色。

通過220小路,我們連上10號公速路,進入蒙特婁城,轉入15號公路,由此往北,到達Tremblant山。沿途又是陰雨不停,我們又為天候所困。才享受的陽光,在這又不見了。這樣的天氣,聽說還要延續幾天哩。

遊客中心建議我們走入117垷光道路,可以看到美麗的景色。可惜一進入山區,大霧加細雨,簡直在霧裡看花,霧中看世界。定人說,在這樣的情境下,也是一種享受,也許吧。

在霧中來到一個青色外觀的小教堂,稱為St-Adolphe d’Howard教堂,正在進行彌撒。定人說不如今天先望彌撒,明天的聖事就了了。我們走進去,裡面約有大半人。神父正在頭頭是道地講道,但一句也聽不懂,完全使用法語。一下子感覺到,上帝的話語竟然會這麼難懂。我們只好呆坐在位置上,或站或立,行禮如儀。

我們奉了獻,領了聖餐,也向大家問安。這裡的人好像很保守,也許是語言的關係吧,只有一位老婦人與我們握手問安,但她又不懂英語,似乎整堂的人沒有一位懂英語而能夠溝通的。神父看了我們,只是驚愕,但一下子後,也沒有任何表情。這個世界好像兩極化的世界,即使在上帝的面前,我們都是被區隔的,被分離的。這也為什麼歐洲仍然有那麼多的宗教紛爭的原因吧。

我們晚上住在一間Mountain View的汽車旅館。這已經是離Tremblant山最近的一家山莊了。不過,這裡的情況像惠斯勒一樣,旅遊的人特別多,現在是賞楓期,日本遊客特別多。在日本賞不完,偏偏跑到加拿大來,偏偏今天霧濛濛,什麼都看不見。神啊,祝福我們有一個陽光的明天吧!

2009年10月2日 星期五

Get together with the Normans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Get together with Norman

早上的Comfort Inn附早餐。雖然這裡所提供的都是大陸式(Continental),但是內容豐富許多。沒有熱食,但有咖啡或茶。其他如鬆餅、白煮蛋、培果、麥片、香蕉、蘋果等都有,可以吃得相當飽,甚至外帶。所以這裡一晚88加元+稅,算是相當合算的。

我們約九點半離開Comfort Inn,沿著170號路往西走。這一路天已稍晴。雖然雲層很厚,但前面還漏出天光,至少顯示今天的天氣會有轉好的跡象。路旁的山色倒是觀之不盡,都已完全變色,沒有陽光的秋天,也是相當吸引人。我們今早的行程是往北方的一個聖安湖(Sainte Jean),首先我們轉入169號公路抵達阿瑪(Alma)市。這裡附近突然變成一大片平原,成為很富庶的農業區。種植的農作物包括玉米、小麥及馬鈴薯等,阡陌縱橫,似乎農業特別發達。在這個城裡,強鹿牌農機在這裡設有經銷站,這是很少在加拿大境內看到的。

這個城鎮看起來不太,但汽車的經銷商則不少。美國車、日本車、韓國車等都集中在這裡,顯示消費力也很大。可惜我們在169號公路上沒有見到速霸陸的經銷商。這裡的風景相當優美,除了平坦的田野外,還有冰河湖。所以也是觀光盛地,車輛很多。我們住在Chicoutimi鎮的Comfort Inn,在這裡也有分店,兩者相距50公里。當時遊客中心為何僅介紹我們住昨晚那一家,讓我們今天必須多走一段路,也不知原因。可能那一家有打折的關係。

過了阿瑪市,我們才找到遊客中心。在這裡的遊客中心小姐雖然親切,卻以法語為主,不懂英文,所以沒法問太多問題。這也是我們一直沒法瞭解到聖安湖有什麼讓我們可看的地方。聖安湖的面積很大,由阿瑪市流出,成為聖瑪格利河。但在這裡面積大風景並不一定好,只適合駕船、玩水。這個公園稱為Pointe-Taillon,是省立公園,但在魁北克省都稱為國家公園,對遊客而言很容易混淆。因為我們買有整年的國家公園通行證,入園應該免費,但現在進入這些公園每人都要3.5加元。

這個公園看起來相當瀟條,因為今天正準備關閉,有些東西正在拍賣,但遊客很少。公園沿湖濱而建,但不能開車進入。公園內必須步行或騎腳踏車。租用腳踏車每人還要12加元,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只好放棄租用的念頭。這裡步道長45公里,步行要花整天的時間。對於我們這種短暫停留的遊客,實在不適合,遊客中心應有義務說明清楚。對可以花上一整天的遊客才划算。由於湖面很大,看起來像海洋,只是比較平靜而已,沒有很特殊的景色。

對於這個公園我們有點失望。走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回程了。我們沿著169號公路南下,今晚要宿在魁北克城內,一家稱為Ceti的旅館。並與此行見面的一對朋友夫婦Norman & Jaky一同進晚餐。

169號公路後來與175號公路合併,這條路目前一直修路之中,車速雖然限制,但干擾不大。只是氣候不佳,風景無法儘情地欣賞。我們後來因為必須解手,進入另一個省立公園,叫Jacques Cartier。門票每人3.5加元。沒想到竟然像進入一個大觀園一樣,風景極為優美。滿山滿谷的樺樹全部換了顏色,即使在路旁迎接我們的兩旁樹林都一樣美麗,讓人目不暇結。

現在入園的人少,所以我們走走停停,拚命照相。雖然天候仍然不佳,但這裡的美色卻能勝過天空壓底的烏雲。山頭即使白雲盤據,山頂仍然一樣有顏色。我們溯溪而行,遠山、溪流,即使無花,也讓人感覺花團錦簇。愈往內陸而行,景色愈佳,我們終於到遠遊客中心。這裡有一幅絕佳的山水對話的場面。雲雨若不來,坐在遊客中心的後面,應是一個大自然完美的布景。

抵達魁北克,已經五點多。我們一半利用GPS,終於找到了旅館。這家旅館有汽車旅館部份,價格60元附早餐,算是不錯。

六點半,我們準時到Levis,這是諾門夫婦住的小鎮。它正是魁北克古城的對面,隔著聖羅倫斯河相望。今晚預定吃泰國餐,就在一個大廣場裡面。今晚由諾門帶兩瓶法國白葡萄酒來,其餘餐費大家均分。初次見面,這也是很好的安排。

晚餐後,他又帶我們到港區參觀。這也是上次他帶我們由渡輪過河,然後不上岸直接返回的地點。由這裡看整個魁北舊城,整個夜景真是美麗。後來月亮也出來露臉,在這樣的壞天氣裡,真令人喜出望外。今晚在台灣應該是中秋之夜啊。

The Fall Colors of Quebec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More rain in Quebec


住在艾德蒙頓鎮(Edmundton),實在也沒什麼道理,只是定人一念之差,認為這個曾經為美加未定界之所在,必然會有很多可看的歷史遺蹟。當初在邊界未定時,他們還宣布要獨立,成立馬達娃斯加(Madawaska)共和國。後來確定疆界後,此事就停頓下來。

一到艾鎮,實際上除了馬達娃斯加河外,就是她的紙漿廠,高大的煙囪不時地冒著白煙,在漫天烏雲的天氣裡,更顯出這股白煙久久無法發散。空氣中隱約散布著一種味道,一進城就嗅得出來。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好像感覺不出來週圍環境中可能隱含某種不同的成分,起居如常。

我們先到這裡的遊客中心索取資訊。遊客中心有兩位小姐在值班,看到定人上門前來,很熱絡地打招呼,並親切地解釋定人提出的相關問題。由秋天已到,遊客中心陸續關閉,讓我們很是苦惱。這個城人口不多,但車子不少,很多都是由此過境美國。我們昨天來時,曾到河濱的公園散步,稍微瞭解這裡的風土人情,今早又特別到河濱走走,欣賞風景。

這裡有一座攔水壩,在此建有水力發電廠,尾水則流入聖約翰河。攔水壩的上游形成一個寧靜的湖,傍晚時經由寧靜的湖面反射,可以觀看四週城市的倒影。湖上還有步道,可以走到湖中央的涼亭,足見市政府的用心。這個城市四週環山,等於一個山城。現在整個山的樹林已經變色,遠觀彩色殯紛,一片秋色。在停車場中,有三棵赤楊樹,變成火紅,遠觀特別顯眼。

Edmundston

離開艾鎮時仍然細雨霏霏。我們沿著二號公路行,不久就到魁北克省境,轉為185號公路。我們先到遊客中心瞭解情況,因為明晚要與上次在魁北城碰到的魁北克朋友諾門相會面,所以行程稍有改變。今天擬坐渡輪到聖賽門(St. Simeon),然後再北上至奇可提美(Chicoutimi)。在遊客中心我們順便訂了今晚與明晚的旅館。聖賽門的渡輪現在改為一天僅三班。中午十二點正有一班,我們必須及時趕到。

原來預計時間仍早,因為到魁北克後,時區又轉變一小時。但沒想到185號公路有一大段正在修路,耽誤了將近半個小時。到渡船口時,離開船時間已剩下廿分鐘。等開到渡船口處,竟然找不到上船的位置。在那裡空繞了半天,眼見時間已剩五分鐘,幾乎已要放棄。後來才看到一條小路的通口,沿著山邊走了很長很長的單行道才看到船已在那裡升火待發。進入船艙不到兩分鐘船就起動了。

抵達聖賽門港,天氣十分不佳,陰雨不定。我們錯過了原先的路頭138公路,改走北方的172號公路。這兩條公路都是沿聖瑪格麗特河,各在河的兩旁。反而走172號有海灣的路段,相當美麗。只可惜這些美景都在天公不作美之下,犠牲了不少,無法用相機捕捉大自然的神韻。定人說只好把這些美景放在腦海裡了。相機到底還是有其無用武之地。

走在172號彩色繽紛的公路上,更是美不勝收,到處都是紅色的楓葉。整條路、整座山,處處都是顏色。讓人有一種幻覺,大自然裝飾是否太過,而那種色彩又是那麼濃烈。可惜是不見陽光,天空僅有灰濛濛的襯托,反而讓山色特別顯眼。

山裡到處都是霧、烟、雨。相互陪襯。霧茫茫的感覺隨時存在,有時山頭被霧遮去一半,有時被遮去一角,但總是有露臉的時候。這是另外一種意境嚒?

我們來到一個號稱最美麗的小村,叫北方聖玫瑰(Sainte-Rose-du-Nord),聽說這裡組織一個最美麗小村的協會,這個小村也是這個協會的一員。進入村莊之前,經過一片彩色的山林小徑,然後到達漁港。其實整個山谷的色彩等於被封存在這個山谷裡。草原、房舍、牛羊,倘佯在大自然的色彩裡,的確美極了。

來到沙格內國家公園(Parc du Saguenay),公園早已關閉。但車輛仍可進入。整條入口小徑都是黃色、紅色的樹林。裡面還有小溪的入河口,在雨中仍然可以看到那種寧靜之美。沒有人,只有飛鳥。

來到這家Comfort Inn,已經是黃昏。整個城都是灰濛濛,雨仍不停地下。希望明天有一個好天吧!